口腔医学换药操作规范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术前准备工作
03
标准化操作流程
04
特殊状况处理
05
术后护理要求
06
感染控制规范
01
换药适应症与禁忌
01
换药适应症与禁忌
PART
A
B
C
D
创面污染严重
如创伤、烧伤、冻伤等创面存在大量坏死组织、异物或渗出液。
术后感染风险病例
手术时间长、创伤大
如大型外科手术、植皮手术等,术后容易发生感染。
手术部位易感染
如消化道、泌尿道、呼吸道等部位的手术切口。
患者免疫力低下
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
创面愈合不良判断
超过正常愈合时间仍未愈合的创面,如手术后切口裂开、溃疡等。
创面不愈合
出现红肿、疼痛、渗出等感染症状,严重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创面出现坏死组织或焦痂,需清除后才能愈合。
创面内有缝线等异物,影响创面愈合。
创面坏死
创面感染
创面异物
敷料浸湿或污染
敷料松动或脱落
创面情况变化
更换特殊敷料
敷料被渗出液、脓液等浸湿或污染,需及时更换以保持创面清洁。
敷料松动或脱落,无法起到保护创面、预防感染的作用。
创面出现红肿、疼痛、渗出等异常情况,需及时更换敷料并检查创面情况。
如使用银离子敷料、生物敷料等特殊敷料,需按医嘱及时更换。
复诊更换敷料需求
02
术前准备工作
PART
无菌操作环境搭建
确保手术室环境整洁,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手术室准备
对所有手术器械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或化学浸泡灭菌。
手术器械灭菌
医护人员需穿戴无菌手术衣、手套和口罩,确保自身无菌。
医护人员准备
01
02
03
器械清点
在手术前需对手术器械进行清点,确保器械数量齐全、功能完好。
器械与敷料检查
检查器械的完好性和敷料的无菌状态,确保手术过程中不出现故障。
敷料清点
对手术所需的敷料进行清点,确保敷料数量充足、规格合适。
器械与敷料清点标准
患者体位与麻醉评估
患者体位
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需求,将患者置于合适的体位,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1
麻醉评估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并进行麻醉风险评估。
2
患者准备
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安全状态,如使用约束带固定患者,防止意外发生。
3
03
标准化操作流程
PART
创面消毒顺序规范
消毒原则
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常用消毒溶液有碘伏、酒精等,以创面为中心,由内向外消毒,至少两遍。
消毒方法
应包括手术切口及其周围皮肤,确保消毒范围足够。
消毒范围
洗手、戴口罩和手套,确保操作过程无菌。
移除前的准备
移除方法
移除后处理
用无菌镊子轻轻揭起旧敷料一角,然后顺势沿伤口方向缓慢移除,避免牵拉伤口。
移除旧敷料后,需再次对伤口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确保清洁。
旧敷料移除手法
敷料选择
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如纱布、棉垫等。
覆盖方法
将敷料完全覆盖在伤口上,确保伤口与外界隔离,避免感染。
固定技巧
用胶布或绷带将敷料固定,注意松紧适中,避免压迫伤口或影响血液循环。同时,要确保敷料不会移位或脱落。
新敷料覆盖固定法
04
特殊状况处理
PART
出血控制应急方案
立即夹闭出血血管,同时采用生理盐水纱布进行压迫止血,迅速转诊。
出血较多
采用局部压迫止血,使用消毒棉球或纱布进行压迫,直至出血停止。
轻微出血
紧急情况下,可采用指压止血法,压迫出血动脉主干,同时迅速转诊。
动脉性出血
轻微过敏反应
给予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地塞米松等,观察病情变化。
严重过敏反应
立即给予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转诊。
过敏反应应对措施
01
02
03
04
评估创面的大小、深度、渗出量、感染情况等,制定治疗计划。
慢性创面处理要点
创面评估
采用适当的敷料进行包扎,避免创面受到二次损伤和污染。
创面保护
根据创面情况,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生素、生长因子、保湿剂等。
创面用药
采用温和的生理盐水或创面清洗液进行清洗,去除创面表面的渗出物、坏死组织和细菌。
创面清洗
05
术后护理要求
PART
遵守医嘱
严格遵守医生的术后护理指导,避免擅自处理伤口或使用非医生开具的药物。
异常情况处理
如出现出血、肿胀、剧烈疼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联系医生处理。
用药规范
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避免药物过敏或不当使用。
医嘱执行注意事项
复诊时间规划
按时复诊
根据医生要求,按时前往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1
复诊前准备
提前预约复诊时间,了解复诊前的饮食、口腔卫生等注意事项。
2
复查项目
复查时医生将检查伤口愈合情况、拆线、拍片等,患者需配合完成。
3
患者自护指导
口腔卫生
保持口腔清洁,定期刷牙、漱口,避免食物残渣残留。
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过硬、过热、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