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演讲人:日期:
目录CATALOGUE02临床心理评估技术03常用干预技术04心身疾病管理05伦理与法律规范06研究进展与趋势01学科基础概念
01学科基础概念PART
医学心理学定义与范畴01医学心理学定义研究和解决人类在健康或患病,以及二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一切心理问题。02医学心理学范畴包括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和规律,以及心理干预在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应用。
弗洛伊德创立,关注潜意识、童年经历和心理冲突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精神分析流派贝克和认知学派为代表,强调认知过程在行为和情感调节中的核心作用,认为错误的认知和信念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认知流派华生和斯金纳为代表,强调环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以及条件反射在行为塑造中的作用。行为主义流派010302核心理论流派发展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强调个体潜能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关注个体在成长和发展中的心理需求。人本主义流派04
心理社会因素作用机制心理因素影响生理健康心理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加患病风险。社会因素影响心理健康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社会支持、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经济地位等社会因素会对个体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例如社会压力、孤独感、焦虑等。心理社会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例如个体在应对压力时会受到个人特质、社会支持和应对策略等因素的影响。123
02临床心理评估技术PART
自我报告问卷如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等,用于量化评估患者心理状况。投射测验如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等,通过患者解释模糊刺激来揭示其内心世界。智力测验如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等,评估患者的智力水平。人格测验如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等,评估患者的人格特征。标准化测评工具应用
医患沟通心理分析沟通技巧包括倾听、提问、反馈等技巧,用于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提高患者信任度。沟通障碍识别识别并处理沟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语言障碍、文化障碍等。患者心理需求洞察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医患关系建立与维护建立稳定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依从性,确保治疗效果。
症状鉴别诊断逻辑6px6px6px从患者症状出发,结合病史、体检等,分析可能的病因。症状与病因关系分析识别症状中的心理学因素,如焦虑、抑郁等,为心理治疗提供依据。心理学因素识别根据症状特点,排除相似疾病,确诊目标疾病。症状鉴别诊断010302根据症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等,评估疾病的发展阶段及预后。病程与预后评估04
03常用干预技术PART
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改变情绪和行为。帮助患者重新评价和调整对自我、他人和世界的看法,从而消除负面情绪和思维。逐步暴露患者于恐惧或焦虑的情境,帮助患者逐渐适应并克服恐惧。通过安排愉悦、有意义的活动,激活患者的行为,改善抑郁症状。认知行为疗法实践理性情绪疗法认知重建暴露疗法行为激活
危机干预模式构建危机评估对患者的心理危机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自杀风险、精神症状和应急能力等定安全计划与患者共同制定安全计划,确保患者不采取自杀或自伤行为。建立关系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援助,帮助患者度过危机。后续支持提供持续的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恢复心理平衡,增强应对能力。
团体治疗临床应用团体动力学利用团体内的互动和影响,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问题和行为模式。01团体凝聚力通过团体活动和分享,增强团体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凝聚力。02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情境,帮助患者学习新的行为方式和应对技巧。03团体支持提供团体成员之间的支持和帮助,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无助感。04
04心身疾病管理PART
常见心身疾病类型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如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等,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03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等,心理因素在其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02心身疾病心理生理障碍如心脏神经官能症、肠易激综合征等,表现为躯体症状由心理因素引发或加剧。01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应用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综合考虑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全面了解患者情况。综合考虑针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以改善心理状况。心理治疗加强患者社会支持,改善人际关系,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社会支持
医学与心理学心理医生与临床医生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多学科协作路径医学与营养学营养师参与心身疾病的治疗,为患者提供科学的饮食建议,促进身体康复。医学与运动康复运动康复师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提高患者身体素质,缓解心理压力。
05伦理与法律规范PART
诊疗知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