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INCNKISM.UserStyle
授课题目
第十四章热爱生活、幸福人生——幸福力
教学内容
幸福的定义
幸福的重要性
幸福的理论模型
科学的幸福观
塞利格曼幸福法则
教学时数
2
授课地点
教室
教学条件
多媒体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理解幸福的概念和重要性;
了解心幸福的理论模型和科学的幸福观;
掌握培养幸福法则。
能力目标
PERMA幸福感自测;
能学会构建自身的幸福力法则。
素质目标
1.能够促进自身的幸福品质为依托,表现出积极情绪;
2.提升积极心态,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
如何培养幸福力
难点
幸福的理论模型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演示、讨论、案例分析
课程资源
教材:《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闫红霞樊富珉
精品课:学银在线《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闫红霞
课程网址:
/course-ans/courseportal/240904268.html
备注
热爱生活、幸福人生——幸福力
一、教学内容及过程
课前导入
填写《头脑风暴》部分,上传到学习通随堂练习;
结合头脑风暴问题和案例导读的故事与小组他成员交流讨论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感受和处理方式。
幸福的定义
对于幸福的定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辞典里这样说:幸福表示享受到或满意于舒适、安全或愿望得到实现的心理状态。
心理学家一般以“主观幸福感”来研究关于人的幸福课题。主观幸福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学习、经历所作出的主观评价,是一种内隐的力量,包括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这三个维度,主强调生理和心理的愉悦。
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兴起促进了幸福感及其它相关领域研究的蓬勃发展,并提出了全新的心理概念“幸福力”,倡导“幸福不仅是感觉,更是一种能力”的新观念。认为幸福是一种能力,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改变认知、学习技巧来提升自己的幸福力。
幸福的重要性
第一幸福的人更成功
研究表明,感到快乐、幸福让我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更成功——婚姻、友谊、收入、工作和健康。华威大学的经济学家在一项实验中发现,我们在快乐的情况下,工作效率提高了11%。幸福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更有效率。
第二幸福的人拥有高质量的人际关系
幸福的人有更多的朋友和社会支持,他们倾向在婚姻家庭找到更多的满足感,与朋友,社会团体有更多的互动。
第三幸福的人拥有更充实的生活
幸福的人对整体的生活满意度更高——婚姻、友谊、收入、工作、健康。比起外在物质带来的短暂快乐,幸福的人会寻找内在上的幸福感,把时间花在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事情上
第四幸福的人拥有更健康的身体
健康可以让人快乐,但幸福本身也可能带来更好的健康。幸福的人可以保持更好的健康习惯,例如规律性运动、睡眠,注重饮食营养;幸福的人有更好的心理健康,与消极的人相比,患有焦虑、社交恐惧症和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相关的症状较少。
(四)幸福的理论模型
A幸福模型1.0
有些人认为,幸福就是每天开心快乐的生活,而每天开心快乐就是要拥有积极的情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积极的情绪只能让你获得愉悦的人生,短暂的感官享受可以带来身体的愉悦。例如吃美食、逛街购物、温暖、性行为可以带来暂时的愉悦,但这些愉悦并不能带来满意的人生。满意的人生需要做有意义的事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样才能获得相对长久的幸福。塞利格曼在他的著作《真实的幸福》、《持续的幸福》中分别提出了幸福1.0和幸福2.0的理念,把满意的人生,称之为幸福1.0理论,他用happiness指代幸福1.0。
B幸福模型2.0
随着对积极心理学的不断研究,塞利格曼认为积极心理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生活满意度,而是如何使人生更加丰盈蓬勃。幸福2.0理论就是帮助我们实现蓬勃的人生。他用well-being指代幸福2.0。在英文中,这两个词的意思都是“幸福”,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happiness:侧重于感觉上的幸福,以生活满意度作为度量的标准。
well-being:侧重于人生繁荣、蓬勃发展的幸福,用积极的情绪、自主地追求人生的意义,处理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以换取相应的成就来度量。
马丁·塞利格曼认为,要构建幸福,即一个人想要达到蓬勃人生,必须有足够的PERMA。PERMA幸福理论指出,幸福是由若干可测量的元素组成,每个元素都是真实的、可培养的。每个元素都能促进幸福,都对幸福有所贡献,但没有一种元素可以单独定义幸福。一个人想要达到蓬勃人生,就需要拥有足够的“PERMA”,即幸福人生的五个元素——积极情绪(Pleasure)、投入(Engagement)、人际关系(Relationship)、意义(Meaning)和成就(Accomplishment)。
(五)如何提升幸福力
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幸福?以往我们常常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