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过敏性鼻炎治疗原则.pptx
文件大小:3.06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2.51千字
文档摘要

过敏性鼻炎治疗原则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核心治疗目标

03

药物治疗方案

04

非药物干预措施

05

患者教育管理

06

长期管理策略

01

诊断与评估

01

诊断与评估

PART

鉴别诊断要点

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塞、鼻痒等,且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

临床症状

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有水样分泌物等过敏性鼻炎特征。

体征检查

需与感染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等其他类型鼻炎进行鉴别。

鉴别诊断

病情分级标准

重度

症状严重,对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如无法正常工作、学习,甚至引发哮喘等并发症。

03

症状较为严重,对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如睡眠受扰、工作效率下降等。

02

中度

轻度

症状轻微,对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睡眠、工作、学习等正常。

01

过敏原检测方法

皮肤试验

通过皮内注射或皮肤点刺等方式,观察过敏原引起的皮肤反应。

01

血液检测

检测血液中特异性IgE抗体,以确定过敏原种类。

02

鼻黏膜激发试验

通过直接接触过敏原,观察鼻黏膜反应,但此方法具有一定风险性,需谨慎使用。

03

02

核心治疗目标

PART

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鼻用皮质类固醇喷雾等可快速缓解打喷嚏、鼻塞、流涕等症状。

避免过敏原

迅速脱离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可有效减轻过敏反应。

症状快速缓解

炎症反应控制

鼻用皮质类固醇喷雾可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

抗炎治疗

针对过敏原的免疫治疗,如脱敏治疗,可减轻或消除过敏反应,控制炎症。

免疫治疗

复发风险降低

增强免疫力

锻炼身体、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过敏性鼻炎的复发。

03

长期、规律地使用抗组胺药或鼻用皮质类固醇喷雾,可降低复发风险。

02

药物治疗

避免接触过敏原

尽量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减少复发机会。

01

03

药物治疗方案

PART

鼻用糖皮质激素

鼻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过敏性鼻炎最有效的药物,可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疗效

药物选择

使用方法

常用的鼻用糖皮质激素有丙酸氟替卡松、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等,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鼻用糖皮质激素需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使用,避免药物滥用和副作用。

抗组胺药物选择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

以苯海拉明、扑尔敏和异丙嗪等为代表,具有较强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可缓解鼻痒、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但易产生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

第三代抗组胺药物

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无镇静作用或镇静作用轻微,且作用时间长,适用于长期治疗,但需注意心脏毒性等副作用。

如左旋西替利嗪等,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和较低的副作用,适用于老年人和儿童等特殊人群。

1

2

3

白三烯调节剂应用

白三烯调节剂通过调节白三烯的生物活性而发挥抗炎作用,可减轻鼻炎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用机制

国内主要应用的是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等,需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选择

白三烯调节剂需长期使用才能发挥最佳疗效,且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药物副作用和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注意事项

04

非药物干预措施

PART

过敏原回避策略

外出防护措施

在花粉季节或空气污染严重时,佩戴口罩、眼镜等防护措施。

03

定期开窗通风,使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降低室内过敏原浓度。

02

室内空气净化

确定及避免过敏原

明确引起过敏性鼻炎的过敏原,并尽量避免与之接触,如花粉、尘螨、动物皮毛等。

01

鼻腔冲洗技术规范

鼻腔冲洗的益处

可清除鼻腔内过敏原、分泌物和细菌,减轻鼻黏膜水肿。

01

冲洗方法

采用生理盐水或专用鼻腔冲洗器进行冲洗,注意控制水流压力,避免水进入咽鼓管。

02

冲洗频率

建议每日进行,尤其在接触过敏原后或鼻腔有分泌物时。

03

环境控制优化建议

保持室内清洁,减少尘螨、霉菌等过敏原的滋生,同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室内环境控制

室外活动建议

宠物管理

在花粉浓度较低的时间段进行户外活动,如清晨或傍晚,避免在花草丛中长时间逗留。

尽量减少宠物的饲养,或选择不易引起过敏的宠物品种,并注意宠物的清洁卫生。

05

患者教育管理

PART

用药依从性提升

向患者说明药物的作用、用法和用药时间,并告知可能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用药指导

定期随访患者,评估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定期随访

加强患者对过敏性鼻炎的认识,了解治疗的重要性和长期性,提高用药依从性。

患者教育

症状自我监测

鼻塞自我缓解

教会患者鼻塞时如何自我缓解,如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等。

03

帮助患者识别变应原,尽量避免与之接触,减轻症状。

02

识别变应原

症状记录

指导患者记录症状发生的频率、程度和持续时间,以便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01

生活方式调整

环境控制

建议患者保持室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