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喘病的中医护理.pptx
文件大小:3.29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2.65千字
文档摘要

喘病的中医护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01

疾病概述

02

病因病机分析

03

护理核心原则

04

中医特色护理方法

05

辨证施护方案

06

预防与调护体系

01

疾病概述

喘病基本定义

喘病是以呼吸困难、气息急促、甚至张口抬肩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01.

中医认为喘病主要由于外感风寒、内伤情志、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肺气上逆所致。

02.

喘病在中医中属于“咳嗽”、“哮喘”等范畴,是中医内科常见病症之一。

03.

中医证候分类

实喘

寒喘

虚喘

热喘

实证喘病,病程较短,呼吸急促,声响有力,常伴随有寒热、痰湿等实证表现。

虚证喘病,病程较长,气息微弱,声音低怯,常伴随有气虚、阴虚等虚证表现。

因感受寒邪而引起的喘病,常伴随有寒战、畏寒、痰白清稀等症状。

因感受热邪或肺热所致的喘病,常伴随有发热、口渴、痰黄粘稠等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

患者感到气息不足,呼吸费力,严重时需要张口抬肩来辅助呼吸。

咳嗽咯痰

患者常伴有咳嗽,咯出白色或黄色的痰液,痰液量可多可少。

喘息气短

患者气息短促,不能连续说话,常需要停下来喘息。

胸部胀满

患者感到胸部胀满不适,严重时可能伴有胸痛。

恶寒发热

实证喘病患者常伴有恶寒发热等表证,虚证喘病患者则多表现为低热或五心烦热。

01

02

03

04

05

02

病因病机分析

外感六淫致病

风邪侵袭

寒邪侵袭

燥邪侵袭

湿热蕴结

风为百病之长,常与其他邪气相兼而致病,风邪侵袭可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发为喘病。

寒性凝滞,易伤阳气,寒邪侵袭可使肺气失宣,津液凝聚为痰,痰阻气道而发为喘病。

燥易伤肺,肺失滋润,宣降失职,气道不利而发为喘病。

湿热之邪蕴结于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而发为喘病。

内伤脏腑失调

肺气虚损

肺气不足,宣降失职,气机上逆而发为喘病。

脾虚气陷

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无力,水湿内生,上渍于肺,发为喘病。

肾虚不纳

肾为气之根,肾虚则摄纳无权,气不归元,发为喘病。

肝气上逆

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上逆犯肺,导致肺气宣降失常而发为喘病。

痰瘀互结机理

痰浊阻肺

痰瘀互结

瘀血阻肺

痰瘀同病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浊阻肺,壅塞气道,肺气不利而发为喘病。

瘀血阻滞,血脉不畅,导致肺气不利,宣降失职而发为喘病。

痰浊与瘀血相互搏结,壅塞气道,导致肺气不利,喘病加重。

痰浊和瘀血均为病理产物,二者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体,导致喘病缠绵难愈。

03

护理核心原则

整体观念指导

调整患者体内阴阳平衡,以达到气血和谐、脏腑功能协调的状态。

平衡阴阳

注重治疗喘病与调理五脏功能相结合,尤其是肺、肾、脾三脏。

五脏相关

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年龄等,制定个性化的中医护理方案。

辨证施护

三因制宜策略

因时制宜

针对不同季节、气候特点,调整护理措施,如夏季宜清热润肺,冬季宜温阳散寒。

01

因地制宜

根据患者所处地理环境,调整饮食、起居等,以适应地方气候、风土人情。

02

因人制宜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等不同特点,采取适宜的调护方法。

03

标本缓急把控

在喘病急性发作时,以迅速缓解症状为首要目标,采取治标的方法。

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

标本兼治

在疾病缓解期,应着重调理身体根本,以治本为主,增强患者体质。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情变化,灵活运用治标与治本的方法。

04

中医特色护理方法

空气流通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烟雾、尘埃等刺激。

01

温度适宜

保持室内温暖而不燥热,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

02

湿度调节

保持室内湿度适宜,避免过于干燥或潮湿。

03

光照柔和

避免强光刺激,保持光线柔和舒适。

04

环境调摄要点

寒性哮喘

宜食用温性食物,如姜、葱、蒜等,可配合麻黄、桂枝等药材。

热性哮喘

宜食用寒凉性食物,如冬瓜、西瓜、绿叶蔬菜等,可配合桑白皮、地骨皮等药材。

痰湿阻肺

宜食用化痰利湿的食物,如萝卜、陈皮、薏米等,可配合半夏、茯苓等药材。

肺气虚损

宜食用益气补肺的食物,如山药、燕窝、虫草等,可配合人参、黄芪等药材。

饮食药膳配方

情志疏导技巧

说服教育

通过解释病情和预后,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1

移情易性

通过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其精神压力和焦虑情绪。

02

安慰体贴

给予患者关心和安慰,使其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03

疏导发泄

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情感和不满,通过发泄来调整情绪。

04

05

辨证施护方案

风寒外袭,肺气失宣,以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喘憋为主要表现。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饮食宜辛温发散,如葱白、生姜等。-可用麻黄汤等方剂加减煎服。

避免寒凉食物和冷饮,以免加重症状。

风寒闭肺型护理

病因与症状

护理原则

护理方法

注意事项

痰热壅肺型干预

病因与症状

痰热阻肺,肺气失降,以发热、咳嗽、喘息、痰黄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