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肠梗阻护理讲解.pptx
文件大小:2.25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2.79千字
文档摘要

肠梗阻护理讲解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02

护理评估要点

01

疾病概述

03

非手术护理措施

04

术后护理重点

05

并发症预防策略

06

健康宣教内容

疾病概述

01

肠梗阻定义

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内容物不能通过肠腔,导致肠腔堵塞,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症。

肠梗阻分类

按病因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和假性肠梗阻;按肠管有无血运障碍可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

肠梗阻定义与分类

病因

机械性肠梗阻常见原因为肿瘤、粘连、炎症、疝等;动力性肠梗阻则多由于神经抑制或毒素刺激以致肠壁肌运动紊乱所致;血运性肠梗阻由肠系膜血栓或栓塞引起。

发病机制

病因与发病机制

肠梗阻发生后,肠管内压力不断升高,使肠壁静脉回流受阻,肠壁充血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外渗,同时肠壁动脉血运受阻,导致肠壁坏死、穿孔,引起腹膜炎。

01

02

腹痛

机械性肠梗阻表现为阵发性绞痛,腹痛部位多位于腹中部,伴高亢的肠鸣音;麻痹性肠梗阻则表现为持续性胀痛或不适,且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腹胀

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但有时可见胃型;低位肠梗阻腹胀显著,可遍及全腹。

呕吐

肠梗阻患者常有呕吐症状,早期为反射性呕吐,吐出物多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高位肠梗阻呕吐频繁,且发生较早;低位肠梗阻呕吐出现较晚,且呕吐物常有粪臭。

排气排便停止

完全性肠梗阻发生后,患者多不再排气排便;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可有少量排气排便,但肠鸣音高亢。

典型临床表现

护理评估要点

02

询问患者腹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以及是否有缓解或加重的因素。

腹痛症状

观察患者全身状况,包括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呼吸等,及时发现休克等危重症状。

全身状况

观察患者呕吐物及排便的颜色、性状、量等,判断肠梗阻的程度。

呕吐物与排便情况

症状动态监测

腹部体征观察

腹部视诊

观察腹部皮肤、腹部股沟等有无异常,腹部是否膨隆,有无肠型及蠕动波。

触摸腹部,感受腹肌紧张度、压痛、反跳痛等,判断腹膜刺激征的有无。

腹部触诊

听诊肠鸣音,判断肠蠕动的强弱,以及是否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

腹部听诊

X线检查

配合进行腹部X线检查,了解肠道积气、积液情况,以及是否有气液平面。

CT检查

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肠梗阻的部位、原因及程度,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超声检查

通过超声检查,判断肠管扩张程度,以及肠管内是否有异物或肿瘤等病变。

影像学检查配合

非手术护理措施

03

胃肠减压管理

胃肠减压期间注意事项

保持胃管或肠梗阻导管的通畅,定期冲洗,防止堵塞;密切观察患者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

胃肠减压方法

采用胃管或肠梗阻导管进行胃肠减压,确保引流通畅,同时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和量。

胃肠减压作用

通过胃肠减压,可以缓解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肠功能的恢复。

液体平衡维护

液体平衡重要性

肠梗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及时补充液体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01

液体补充原则

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电解质丢失情况、年龄和体重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液体补充方案。

02

液体监测与调整

在补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尿量、皮肤弹性、眼窝凹陷等脱水症状,及时调整补液量和速度。

03

采用疼痛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以及伴随症状。

疼痛评估

针对疼痛的原因和程度,采取非药物性镇痛措施,如改变体位、按摩腹部等;若疼痛严重,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疼痛护理措施

在疼痛控制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变化,记录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以及采取的措施和效果,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疼痛观察与记录

疼痛控制方案

术后护理重点

04

体温

密切关注患者体温变化,及时发现发热等感染症状。

生命体征监测

心率

观察患者心率变化,评估心脏功能恢复情况。

呼吸

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呼吸频率和深度,及时发现异常。

血压

定期测量血压,确保血压稳定,防止低血压或高血压。

01

02

03

04

引流管护理规范

确保引流管稳固,避免脱落或移位。

妥善固定

定期挤压引流管,防止堵塞,保持引流通畅。

保持通畅

每天对引流管进行消毒处理,预防感染。

消毒处理

记录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和量,及时报告医生。

观察记录

A

B

C

D

活动时间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尽早安排活动,促进肠道蠕动和排气。

早期活动指导

活动量

活动量应逐渐增加,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活动方式

鼓励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拍背等,逐渐过渡到下床活动。

活动注意事项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或引流管脱落。

并发症预防策略

05

肠坏死预警指标

患者若长时间出现剧烈腹痛或疼痛不断加剧,应警惕肠坏死的发生。

持续性腹痛

频繁呕吐、严重腹胀,尤其是血性呕吐物,可能是肠坏死的征兆。

腹肌紧张、压痛、反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