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RDN介入治疗新进展演讲人:日期:
目录02神经调控机制01治疗技术概述03适应症与禁忌症04介入操作规范05临床循证依据06未来发展方向
01治疗技术概述
RDN定义与发展历程RDN(RenalDenervation)即肾脏去交感神经支配疗法,通过消融肾交感神经来治疗难治性高血压。RDN定义发展历程技术优势RDN技术自2009年首次应用于临床以来,经过多次改进和优化,已经成为难治性高血压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RDN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等优点,且可重复进行。
射频消融治疗原理射频消融原理射频消融是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到肾交感神经节附近,使神经末梢产生热凝固性坏死,从而阻断肾交感神经的传导功能。消融温度与效果消融部位的选择射频消融的温度一般在40-60℃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消融效果。消融后,肾交感神经的传导功能会明显下降,从而降低血压。消融部位主要位于肾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的交感神经节附近,以达到最佳的消融效果。123
全球临床应用现状RDN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已被证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难治性高血压治疗手段。临床应用情况多项临床研究显示,RDN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减轻高血压症状,并且消融后患者的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无明显变化。同时,RDN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广泛认可,消融过程中不会对肾脏造成损伤,且消融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疗效与安全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RDN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并且可能会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应用,为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未来发展方向
02神经调控机制
肾交感神经解剖基础肾交感神经的功能通过调节肾脏的血管收缩和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从而控制肾素释放和血压的升高。03肾交感神经主要分布在肾脏的皮质和髓质交界处,以及肾小管周围。02肾交感神经的分布肾交感神经的组成肾交感神经由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组成,传出神经主要控制肾脏的血管收缩和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01
能量消融技术分类射频消融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热能,破坏肾交感神经,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01微波消融利用微波产生的热能破坏肾交感神经,具有消融效率高、手术时间短的优点。02超声消融利用超声波产生的机械效应破坏肾交感神经,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的特点。03
术后血压调控路径术后部分交感神经会再生,重新支配肾脏血管和肾小管,导致血压升高。交感神经再支配神经递质调节肾脏自身调节术后神经递质的变化也会影响血压的调控,如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等。肾脏自身具有调节血压的功能,术后可通过调节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和肾素的释放来维持血压的稳定。
03适应症与禁忌症
患者筛选国际标准患者长期存在高血压,且经过规范药物治疗后血压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持续性高血压患者无法耐受多种降压药物,或出现严重药物副作用。药物不耐受或副作用严重患者存在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严重失眠、多梦、焦虑等症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高危人群排除原则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03妊娠期妇女由于生理变化,血压波动较大,且介入治疗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02妊娠期妇女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合并严重心、脑、肾等器质性病变,如心力衰竭、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01
多学科评估流程心血管内科评估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状况,包括血压水平、心率、心脏功能等。01神经内科评估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包括脑血管状况、脑功能等,排除神经源性高血压。02肾内科评估评估患者的肾脏功能,包括肾小球滤过率、蛋白尿等,排除肾实质性高血压。03
04介入操作规范
导管置入标准步骤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心电图、胸片和实验室检查等,确保患者符合手术标准;准备手术器械和导管,确保导管通畅和无菌。血管穿刺在局部麻醉下,选择适合的血管进行穿刺,通常选择右侧股动脉或右侧桡动脉作为入路;通过穿刺点将导管插入血管,并缓慢推进至目标位置。导管操作在透视或三维影像引导下,将导管通过血管系统推送至目标部位,如肾动脉;在目标部位进行造影,确认血管形态和病变情况。手术结束完成治疗或诊断后,将导管撤出血管,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并进行术后处理,如包扎和固定等。
三维影像引导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算法,将二维影像数据转化为三维模型,实现立体可视化;可直观显示血管形态和空间关系,提高手术精准度。三维重建技术实时三维引导三维影像分析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实时三维影像引导,可以实时监测导管在血管中的位置和形态,避免误操作或损伤血管;同时可根据需要调整导管的位置和方向。在术后,利用三维影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评估手术效果,发现潜在的并发症,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术前预防措施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识别潜在的高危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