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及胃食管结合部癌治疗进展解读2025
食管癌是全球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鳞状细胞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食管癌组织学类型[1]。而胃食管结合部癌作为一种特殊的消化系统肿瘤,近年来的发病率逐渐上升[2]。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merican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Gastrointestinal
CancersSymposium,ASCO-GI)汇聚了全球顶尖的胃肠道肿瘤专家,共同探讨领域内最新研究结果和发展趋势。本次大会不仅展示了多项针对食管癌及胃食管结合部癌围手术期及晚期治疗的重要研究,还深入探讨了免疫治疗与其他疗法相结合的可能性。本文将重点解读大会报道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食管癌围手术期治疗进展
目前,围手术期治疗已成为提高可切除食管癌手术切除率、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3]。免疫治疗在食管癌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基于其在晚期治疗中的良好效果,许多研究进一步将免疫治疗应用于围手术期,开展相关探索。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death-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deathligand-1,PD-L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备受瞩目[4]。
1.1食管癌新辅助免疫治疗+化疗
本次大会报道了多项有关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ESCC)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其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5-8]
(表1)。其中,备受瞩目的是SCIENCE研究[5],其为一项针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探索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化疗的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研究。研究纳入了146例cT1N2~3MO或cT2~4aN0~3MO期局部晚期ESCC患者,1:1:1随机分配到3个新辅助治疗组。A组:信迪利单抗+白蛋白紫杉醇+卡铂;B组:信迪利单抗+白蛋白紫杉醇+卡铂+调强放疗 (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therapy,IMRT)/图像引导放疗
(image-guidedradiationtherapy,IGRT)总计41.4Gy;C组:白蛋白紫杉醇+卡铂+IMRT/IGRT总计41.4Gy。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2个周期的新辅助治疗,并在术后实现了RO切除。共同主要终点包括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completeresponse,pCR)率和无事件生存期 (event-freesurvival,EFS)。结果显示,A、B、C组pCR率分别为13%、60%和47.3%;B组和C组的pCR率显著高于A组[A组vs.B组:OR=10,95%CI(3.7,30.8),P0.0001;A组vs.C组:OR=6,
95%CI(2.3,17.8),P=0.0005],达到pCR率主要终点。此外,
对肿瘤退缩分级(tumorregressiongrade,TRG),信迪利单抗联合放化疗组的所有患者均表现出良好的治疗反应。可以看出,含放疗组pCR率显著提高,化疗联合信迪利单抗可进一步提高pCR率。3组术后≥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eatment-relatedadverseevents,TRAEs)发生率分别为8.7%、31.1%和36.4%,术后并发症整体可控。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含放疗组的pCR率显著提高,但B组和C组因化疗引起的血液学毒性显著高于A组。此外,B组与C组差异不显著(P=0.11),这可能引起争议:免疫治疗的加入是否真正显著提升了疗效,还是放化疗本身的作
用更为关键?总体来看,信迪利单抗联合放化疗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具有显著优势,但仍需进一步监测EFS以验证其长期疗效。信迪利单抗作为国产PD-1抑制剂,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其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的发表进一步提升了国产免疫治疗药物的国际认可度,对行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表12025年ASCO大会食管癌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其他治疗方案部分研究汇总
摘要号
治疗方案
例数(例)
pCR率(%)
RO切除率(%)
MPR率(%)
信迪利单抗+化疗(白蛋白紫杉醇+卡铂)
46
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