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胃癌的介入护理.pptx
文件大小:3.34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2.78千字
文档摘要

胃癌的介入护理

演讲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01

介入护理概述

02

术前护理管理

03

术中配合规范

04

术后护理重点

05

并发症预防处理

06

康复延伸护理

01

介入护理概述

胃癌介入治疗定义

是通过血管或非血管途径,对胃癌患者进行局部治疗的一种手段。

胃癌介入治疗

包括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经门静脉化疗泵植入等。

血管内介入治疗

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等物理治疗方式。

非血管介入治疗

晚期胃癌

无法进行手术切除或患者拒绝手术时,可选择介入治疗。

01

术前辅助治疗

缩小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

02

术后辅助治疗

预防肿瘤复发或转移,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03

姑息性治疗

缓解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期。

04

介入护理适应症范围

护理核心目标设定

疼痛管理

通过药物、物理或心理手段,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01

预防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

02

心理护理

提供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等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03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治疗效果。

04

02

术前护理管理

患者全面评估要点

生命体征

病史调查

实验室检查

营养状况评估

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评估患者身体状态。

了解患者过往疾病史、手术史、过敏史等,为手术做充分准备。

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确保患者具备手术条件。

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制定术前营养支持方案。

根据手术方式选择,如射频消融电极、支架、粒子植入器等。

特殊器械

确保器械灭菌合格,功能完好,备用状态。

器械消毒与检查

01

02

03

04

导管、导丝、血管鞘、造影剂等。

常规器械

备好急救药品、氧气、吸引器等,以备术中应急使用。

急救设备准备

介入治疗器械准备

心理干预实施方案

术前教育

术前准备

心理评估

家属沟通

向患者介绍介入手术原理、过程及可能的风险,消除患者疑虑。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焦虑、抑郁等情绪。

指导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以缓解紧张情绪。

与患者家属保持沟通,共同关心和支持患者,确保患者术前心理稳定。

03

术中配合规范

介入操作流程配合

确保手术室设备齐全、消毒到位,备好手术器械及抢救药品。

术前准备

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诱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麻醉效果。

麻醉配合

配合医生进行血管穿刺、插管、造影等介入操作,传递手术器械。

介入操作

协助医生压迫止血,包扎伤口,清理手术台及用物,确保患者安全。

术后处理

生命体征监测重点

血压监测

心率监测

呼吸监测

神经功能监测

实时监测患者血压变化,警惕异常波动。

监测患者心率及心律变化,及时发现异常。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度及节律,保持呼吸道通畅。

关注患者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等神经功能表现,及时发现异常。

应急事件记录标准

记录内容

详细记录应急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处理过程及结果。

01

记录要求

记录应准确、及时、简明扼要,字迹清晰易读。

02

报告制度

发生应急事件时,应立即向主治医师报告,并协助处理。

03

改进措施

针对应急事件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04

04

术后护理重点

穿刺部位观察要求

避免穿刺部位受压

术后要避免穿刺部位受压,以免引起疼痛或不适。

03

穿刺部位需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防止感染。

02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

严密观察穿刺部位

术后需对穿刺部位进行严密观察,检查是否有渗血、渗液及血肿等情况。

01

疼痛分级管理策略

术后需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疼痛分级评分表,记录患者的疼痛情况。

评估疼痛程度

根据疼痛程度给予患者适当的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疼痛。

给予镇痛药物

可采用按摩、音乐疗法等非药物镇痛方法,减轻患者疼痛感。

非药物镇痛方法

营养支持指导方案

术后早期需禁食,待肠蠕动恢复后逐渐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

术后早期饮食

营养均衡

少量多餐

饮食需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康复。

术后需少量多餐,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加重胃肠负担。

05

并发症预防处理

出血风险控制措施

术前评估患者出血风险

对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等指标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异常。

术中精细操作

手术过程中尽量避免损伤血管,采用电凝、结扎等方法止血。

术后观察与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伤口情况,及时发现出血迹象并进行处理。

出血应急预案

制定出血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出血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

感染防控执行标准

无菌操作

体温监测与管理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感染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在手术和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情况,合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