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人:文小库
2025-05-18
患儿惊厥护理要点解析
CATALOGUE
目录
01
惊厥基本认知
02
护理评估与监测
03
紧急处理流程
04
药物治疗与护理
05
家庭护理指导
06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01
惊厥基本认知
定义与病理机制
01
定义
惊厥是指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短暂性、突发性、反复性的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
02
病理机制
惊厥的病理机制涉及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和神经递质的异常释放,以及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常见诱因分类
感染性因素
包括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和颅外感染(如高热惊厥、中毒性菌痢等)。
01
非感染性因素
包括颅内疾病(如颅脑损伤、脑出血、占位性病变等)和颅外疾病(如癫痫、电解质紊乱、代谢异常等)。
02
临床表现特征
惊厥的典型症状包括突然发作的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伴有意识丧失和眼球上翻。
典型症状
惊厥的持续时间通常较短,从几秒钟到几分钟不等,很少超过半小时。
持续时间
惊厥发作后,患儿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意识模糊或嗜睡,随后逐渐恢复正常。
发作后表现
02
护理评估与监测
发作期快速评估
识别惊厥类型
迅速判断惊厥类型,如局灶性、全面性等,以便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评估惊厥持续时间
观察症状表现
记录惊厥发作的起始和结束时间,以及持续时间,有助于后续治疗及护理。
注意患儿抽搐部位、频率、强度及伴随症状,如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1
2
3
生命体征监测要点
体温监测
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及时采取降温措施,预防高热惊厥。
01
呼吸监测
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及时发现呼吸异常,保持呼吸道通畅。
02
心率与血压监测
定期测量患儿心率和血压,以评估惊厥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03
神经系统观察指标
肌张力与运动功能
观察患儿肌张力及运动功能是否异常,如肌张力增高、肢体僵硬等,以便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03
注意观察患儿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以判断神经系统受累情况。
02
瞳孔变化
意识状态
密切观察患儿的意识状态,包括反应迟钝、嗜睡、昏迷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01
03
紧急处理流程
安全防护操作规范
将患儿放置于安全位置,移除周围硬物或尖锐物品,避免跌落或受伤。
防止跌落或受伤
避免过度刺激,如摇晃、大声喊叫等,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惊厥发作的诱因。
保持安静
稍微松开患儿衣物,使其呼吸顺畅,避免过度包裹或束缚。
松开衣物
头侧位
将患儿头部转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阻塞气道。
呼吸道通畅维持方法
清理口鼻分泌物
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签轻轻清理患儿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观察呼吸情况
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如发现呼吸暂停或呼吸困难,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意外伤害预防措施
避免舌咬伤
在惊厥发作时,用纱布或毛巾包裹筷子或勺子柄等物品置于患儿上下牙之间,以防舌咬伤。
01
避免坠床
在急救过程中,应始终守护在患儿身边,防止坠床或其他意外伤害发生。
02
预防窒息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阻塞气道引起窒息。
03
04
药物治疗与护理
地西泮
起效快,维持时间短,适用于惊厥持续状态。
01
苯巴比妥
镇静催眠,适用于新生儿惊厥及预防小儿高热惊厥。
02
咪达唑仑
适用于急性惊厥及癫痫持续状态。
03
丙戊酸钠
广谱抗癫痫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癫痫。
04
常用抗惊厥药物
口服给药
适用于长期用药或病情较轻的患儿,方便、安全。
直肠给药
适用于不能口服或急需快速止惊的患儿,起效快、操作简便。
肌肉注射
适用于急需快速止惊且直肠给药不便的患儿,吸收快、药效强。
静脉注射
适用于病情严重、急需快速控制惊厥的患儿,可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给药途径选择原则
药物副作用观察
镇静作用
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出现过度镇静、嗜睡、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肝肾功能损害
长期用药可能对患儿的肝肾功能造成损害,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血液系统影响
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系统异常表现。
神经系统影响
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头晕、头痛、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症状。
05
家庭护理指导
发作时家属应对步骤
家属在患儿惊厥发作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避免过度惊吓患儿。
保持冷静
迅速将患儿置于安全的环境,如床上或地板上,移除周围危险物品,避免患儿受伤。
确保安全
将患儿头转向一侧,以便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自行流出,防止误吸导致窒息。
保持呼吸道通畅
详细记录惊厥发作的起止时间、症状表现等信息,为后续医疗处理提供依据。
记录发作时间
日常护理注意事项
密切观察患儿状态
保持环境安静
合理安排饮食
预防再次发作
在日常生活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面色、体温等变化,及时发现异常。
为患儿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避免刺激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