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锁骨骨折护理演讲人:日期:
目录CATALOGUE02临床表现03诊断方法04治疗原则05护理措施06预防与宣教01疾病概述
01疾病概述PART
锁骨骨折定义与分型01锁骨骨折定义锁骨骨折是指锁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02锁骨骨折分型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和形态,锁骨骨折可分为中段骨折、远端骨折和近端骨折。其中,中段骨折最为常见,远端骨折次之,近端骨折较少。
小儿生理特点与发病机制小儿骨骼发育尚未成熟,骨质较软,骨膜较厚,因此容易发生骨折。同时,小儿的愈合能力较强,骨折后愈合速度较快。小儿生理特点小儿锁骨骨折多由于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时手掌着地、肩部受到撞击等。此外,小儿的骨骼柔韧性较好,当外力作用于锁骨时,锁骨容易发生形变,从而导致骨折。发病机制0102
常见致伤原因分析跌倒时手掌着地当小儿跌倒时,手掌着地会产生向上传导的暴力,导致锁骨受到较大的冲击力而发生骨折。肩部受到撞击交通事故肩部是锁骨的重要支撑部位,当肩部受到撞击时,锁骨容易受到损伤。例如,小儿在玩耍时跌倒,肩部着地,就可能导致锁骨骨折。车祸等交通事故也是小儿锁骨骨折的常见原因之一。当小儿乘坐的汽车发生碰撞时,由于惯性作用,小儿的身体会向前或向后移动,从而导致锁骨骨折。123
02临床表现PART
典型症状描述小儿锁骨骨折后,最显著的症状是局部疼痛,尤其是活动时疼痛加剧。局部疼痛骨折部位会出现明显的肿胀,可能伴有皮肤青紫或瘀斑。骨折后,锁骨部位可能出现畸形,如“S”形或成角畸形。患侧上肢活动会受到明显限制,如抬举、旋转等动作。肿胀畸形活动受限
体征检查要点局部压痛检查时可发现骨折部位有明显压痛,触摸时小儿可能会哭闹或抗拒。01异常活动骨折后,锁骨部位可能出现异常活动,如骨擦感或骨擦音。02上肢姿势为避免疼痛,小儿可能会保持患侧上肢内收、内旋等姿势。03肩胛骨异常锁骨骨折可能导致肩胛骨位置异常,如突出或凹陷。04
并发症风险提示神经血管损伤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脂肪栓塞关节僵硬锁骨骨折可能损伤附近的神经和血管,导致上肢麻木、疼痛、肿胀或活动受限。骨折后,骨髓内的脂肪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脂肪栓塞,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症状。若治疗不当或骨折部位愈合不良,可能导致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影响上肢功能。长期固定或疼痛可能导致肩关节僵硬,影响上肢活动范围。
03诊断方法PART
影像学检查选择(X线/CT)常用于初步诊断小儿锁骨骨折,能够显示骨折的位置、类型、移位情况等。X线检查具有价格低廉、操作方便、辐射剂量小等优点,但难以发现骨折的细微结构和软组织损伤。X线检查对于复杂骨折或X线难以诊断的病例,CT检查能够提供更清晰的图像,有助于确定骨折的类型、范围和移位情况。CT检查还可以三维重建骨折部位,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CT检查
鉴别诊断流程排除类似症状如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等,这些疾病与锁骨骨折有相似的症状,需要通过X线或CT检查进行鉴别。确定骨折类型评估并发症根据X线或CT检查结果,确定骨折的类型,如青枝骨折、完全骨折等,不同类型的骨折治疗方法不同。锁骨骨折可能伴随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123
青枝骨折为稳定性骨折,完全骨折则根据移位情况进一步分为无移位、轻度移位和重度移位骨折。骨折严重程度评估标准骨折类型轻度移位指骨折端移位小于锁骨全长的1/3,重度移位指移位大于锁骨全长的2/3,介于两者之间为中度移位。移位程度包括皮肤、肌肉、血管、神经等损伤情况,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有重要影响。软组织损伤情况
04治疗原则PART
保守治疗适应症(8字绷带固定)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如患有严重疾病或处于急性感染期的小儿。03通常适用于6个月以内的小儿,因其骨折后塑形能力强。02患儿年龄较小青枝骨折或骨折端无移位适用于骨折比较稳定,没有明显移位的患儿。01
手术干预指征与术式经手法复位不能达到功能复位标准,或固定后不能维持良好位置的患儿。手法复位失败如合并锁骨下动脉、臂丛神经损伤等,需手术探查修复。需清创缝合,同时固定骨折端。根据患儿年龄、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如克氏针内固定、钢板螺钉内固定等。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开放性骨折手术方式
在固定后1周内,可进行手指、手腕、肘关节的屈伸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在固定后1-2个月,可进行肩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等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在去除固定后,可进行全面的肩关节活动,以及上肢的力量和协调性训练,以促进功能恢复。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患儿再次受伤,定期复查以评估康复效果。康复训练时间规划早期康复训练中期康复训练后期康复训练康复注意事项
05护理措施PART
体位管理与制动护理保持患侧上肢外展、内旋位,避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