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原核微生物细菌 (2).ppt
文件大小:6.96 MB
总页数:8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8.13千字
文档摘要

染色结果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结果第30页,共8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染色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混合菌样的革兰氏染色结果第31页,共8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染色结果枯草芽孢杆菌革兰氏染色结果第32页,共8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细胞壁①维持细菌的固有形态;②保护原生质体免受渗透压引起的破裂;③与细胞膜一起参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④为鞭毛提供支点,使鞭毛运动。(2)细菌细胞壁的生理功能第33页,共8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细胞膜细胞膜是紧贴在细胞壁的内侧而包围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薄膜。它是半渗透膜,厚约8nm。细菌细胞膜占细胞干重的10%左右。①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其化学成分主要为脂质(30%~40%)、蛋白质(60%~70%)和多糖(2%)。蛋白质与膜的透性及酶的活性有关。脂质是磷脂,由磷酸、甘油、脂肪酸和含氮碱组成。第34页,共8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②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电镜照片载体蛋白脂质双层细胞膜模式结构图第35页,共8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③细胞膜的生理功能A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送、交换;B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作用;C合成细胞壁各种组分和荚膜等大分子的场所;D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E传递信息。膜上的某些特殊蛋白质能接受光、电及化学物质等产生的刺激信号并发生构象变化,从而引起细胞内的一系列代谢变化和产生相应的反应。第36页,共8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④内膜系统中间体:是由细胞膜局部内陷折叠而成,它与细胞壁的合成、核质分裂、细胞呼吸以及芽孢形成有关。由于中间体具有类似真核细胞线粒体的作用,又称拟线粒体。类囊体:是蓝细菌细胞中存在的囊状体,由单位膜组成,上面分布有叶绿素、藻胆色素等光合色素和有关酶类,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第37页,共8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白喉杆菌细胞膜与中间体中间体部分细胞膜折叠形成的向内陷入细胞质中的囊状物功能类似真核细胞线粒体,为细菌提供大量能量。第38页,共8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载色体:是一些不放氧的光合细菌的细胞质膜多次凹陷折叠而形成的片层状、微管状或囊状结构。载色体含有菌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及进行光合磷酸化所需要的酶类和电子传递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羧酶体或称多角体:是自养细菌所特有的内膜结构。羧酶体由以蛋白质为主的单层膜包围,厚约35nm,内含固定CO2所需的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和5-磷酸核酮糖激酶,是自养细菌固定CO2的场所。第39页,共8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除核物质以外的细胞质。它无色透明,呈粘胶状,主要成分为水、蛋白质、核酸、脂类,也含有少量的糖和盐类。幼龄菌由于富含核糖核酸,嗜碱性强,易被碱性染料和中性染料着染,着色均匀。此外,细胞质内还含有核糖体、颗粒状内含物和气泡等物质。第40页,共8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①核糖体核糖体亦称核蛋白体,为多肽和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到细菌的核糖体游离于细胞质中,系70S的颗粒,由50S和20S两个亚单元组成,化学成分为蛋白质与核糖核酸(RNA)。细菌细胞中绝大部分(约90%)的RNA存在于核糖体内。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常以游离状态或多聚核糖体状态分布于细胞质中。而真核细胞的核糖体既可以游离状态存在于细胞质中,也可结合于内质网上。第41页,共8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②内含颗粒很多细菌在营养物质丰富的时候,其细胞内聚合各种不同的贮藏颗粒,当营养缺乏时,它们又能被分解利用。这种贮藏颗粒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通称为内含颗粒。贮藏颗粒的多少可随菌龄及培养条件不同而改变。第42页,共8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A异染颗粒最早发现于迂回螺中。异染粒是以无机偏磷酸盐聚合物为主要成分的一种无机磷的贮备物。异染颗粒嗜碱性或嗜中性较强,用蓝色染料(如甲苯胺蓝或甲烯蓝)染色后不呈蓝色而呈紫红色,故称异染颗粒。第43页,共8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B聚β-羟基丁酸颗粒是一种碳源和能源性贮藏物。它是D-3-羟基丁酸的直链聚合物。用革兰氏染色时,这类物质不着色,但易被脂溶性染料如苏丹黑着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如图)。根瘤菌属(Rhizobium)、固氮菌属(Azot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