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生理学》教案 项目二 血 液.pdf
文件大小:1.17 M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1.45万字
文档摘要

课题血液

课时6课时(270min)

知识目标:

(1)掌握血液的组成及正常值,红细胞、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生理功能,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ABO血

型的分型依据及输血原则

(2)熟悉血液的理化特性,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白细胞的分类和主要功能,Rh血型系统分型及特点

(3)了解纤维蛋白的溶解过程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

(1)能运用本项目所学知识,解释低蛋白血症水肿、一氧化碳中毒、贫血等相关病理现象

(2)能正确鉴定ABO血型,能对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进行正确判断

素质目标:

(1)体会血液对生命的重要性,共同珍惜和捍卫生命

(2)牢记安全用血准则,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

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及正常值,红细胞、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生理功能,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白细胞的分类和主要功能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APP或其他学习软件,了解血液的主

要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在学习平台上留言讨论:

课前任务血液有哪些作用?

【学生】登录学习平台查找资料,思考并留言讨论

【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考勤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前言——以问导学(详见教材),将学生分组并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该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哪些异常?

2.人体的血液由哪些成分组成?各成分有什么生理功能?

以问导学【学生】每3~5人一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成员在组内轮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讨论

【教师】参与到每组的讨论中,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学生】分小组阐述观点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导入本节课课题并板书:第一讲血液概述

1

【教师】讲解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理化特性、血量、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溶解、血型、输

血原则

第一讲血液概述

一、血液的组成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取一定量的血液经抗凝处理后,置于离心管中离心沉淀,可见血液分为三层:上

层淡黄色透明液体为血浆,占全血容积的50%~60%;下层为深红色不透明的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40%~50%;

上、下两层中间为一薄层灰白色不透明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占全血容积的0.15%~1%。

(一)血细胞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其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约占血细胞总数的99%,白细胞数量

最少。血细胞体积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

(二)血浆

血浆是血细胞的细胞外液,是血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水和溶解于其中的多种电解质、有机化合物和一些

气体。

血浆中含有多种蛋白,统称血浆蛋白。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类。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颜色

血液的颜色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动脉血中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大部分为氧合血红蛋白,

因此呈鲜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