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气管插管护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插管配合流程
03
人工气道维护
04
并发症预防处理
05
护理质量监控
06
团队协作优化
01
操作前准备
01
操作前准备
PART
设备检查与消毒标准
气管插管所需设备
喉镜、气管导管、导管芯、牙垫、吸引器、呼吸机等设备必须完好无损。
01
消毒流程
使用无菌手套和口罩,对设备表面及患者插管部位进行常规消毒,确保无菌操作。
02
消毒溶液选择
常用的消毒溶液有碘伏、酒精等,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溶液。
03
患者体位与镇静评估
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后仰,保持呼吸道畅通。
体位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镇静药物和剂量,确保患者在插管过程中安静、配合。
镇静评估
在插管前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确保患者处于稳定状态。
生命体征监测
急救药品与预案确认
急救药品准备
准备常用的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以便在插管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时迅速使用。
预案确认
团队协作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气管插管应急预案,包括喉痉挛、心跳骤停等,并与相关人员做好培训和演练。
在插管前与医生、护士等团队成员进行沟通,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抢救。
1
2
3
02
插管配合流程
PART
气道开放辅助手法
颈部后仰法
对于颈部短粗的患者,可用手托住患者颈部,使其后仰而开放气道。
03
通过托起患者下颌,使头后仰而开放气道。
02
托下颌法
仰头抬颏法
将患者头部后仰,通过抬起颏部使气道开放。
01
喉镜置入时机配合
喉镜进入口腔后,应沿着舌根和会厌背面向前推进,直至看到声门。
01.
在置入喉镜时,应确保喉镜在会厌上方,避免进入食管。
02.
喉镜置入后,应固定好喉镜,避免移动影响视野。
03.
导管进入气管后,应观察导管与气管壁之间的缝隙,确认无气体泄漏。
可通过调整导管深度,使导管前端位于气管分叉处上方,以提高通气效果。
导管插入后,可通过听诊呼吸音、观察胸廓起伏等方法确认导管是否在气管内。
导管深度确认方法
03
人工气道维护
PART
气囊压力监测标准
专用气囊压力表,确保气囊压力维持在25-30cmH2O。
监测工具
每4-6小时监测一次,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监测频率
若气囊压力过高或过低,需立即调整并通知医生。
异常处理
气道湿化操作规范
湿化量控制
根据痰液粘稠度和患者情况调整湿化量,避免湿化不足或过度。
03
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或输液器点滴式湿化,确保气道湿化充分。
02
湿化方式
湿化液选择
选用无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避免使用含有药物或刺激性成分的湿化液。
01
导管固定
采用胶布或寸带将导管固定于患者面部,确保导管位置稳固,避免移位或脱出。
导管固定与防脱策略
每日检查
每天检查导管固定情况,如有松动或脱落,立即重新固定并通知医生。
约束患者
对于意识不清或躁动患者,需采取适当的约束措施,防止患者自行拔管。
04
并发症预防处理
PART
误吸风险控制措施
气道评估
插管前评估患者的气道情况,确定插管径路,预估插管难度。
01
插管操作
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执行插管操作,确保插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02
实时监测
插管后需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误吸风险。
03
黏膜损伤应急流程
发现黏膜损伤时,立即评估损伤程度,确定是否需紧急处理。
评估损伤
轻微损伤可给予局部冷敷或药物处理,严重损伤需请外科医生协助处理。
紧急处理
加强口腔卫生和消毒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
预防感染
导管堵塞识别处理
监测与记录
处理堵塞后,需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呼吸情况,并记录导管通畅情况。
03
确定导管堵塞后,可尝试调整导管位置、冲洗导管或更换导管等方法进行处理。
02
堵塞处理
识别导管堵塞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和导管通畅度,及时发现导管堵塞。
01
05
护理质量监控
PART
生命体征观察要点
心率
持续监测心率变化,警惕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
呼吸
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确保呼吸机正常运行并随时调整参数。
血压
定期测量血压,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预防低血压或高血压。
体温
监测体温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体温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呼吸机参数记录规范
潮气量
记录每次呼吸的潮气量,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通气量。
01
呼吸频率
记录呼吸机的呼吸频率,与患者病情和通气需求相匹配。
02
气道压力
监测并记录气道压力,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压力对患者造成损伤。
03
氧浓度
记录吸入氧气的浓度,确保患者获得适当的氧疗。
04
患者病情
交接患者的基本病情、诊断、治疗计划和护理重点。
呼吸机参数
交接呼吸机各项参数的设置情况,确保下一班人员能够顺利接管。
生命体征
交接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