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人为中心的接诊模式1983年Berlin和Fowkes—以患者为中心的接诊五步骤(即LEARN模式)医生要先以同理心,收集患者的所有健康问题及患者对该健康问题的认知或解释。经详细收集所有可供疾病诊治的资料后,医生需仔细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其对患者所感受到的健康问题的诊断或看法。(Explain)解释(Listen)倾听因所建议的检查安排及治疗方法,患者未必能全盘接受,此时需要与患者协商所安排的处置,以最后确定一套医生与患者彼此皆可接受的方案。(Acknowledge)容许(Recommend)建议(Negotiate)协商在病情说明后,要容许患者有机会与医师共同讨论,以沟通彼此间对病情看法的异同,使医生及患者彼此对于健康问题的看法趋于一致。医生就其共识提出自认为对患者最佳或最合适的健康教育、检查及治疗建议,让患者参与。三、以人为中心的接诊模式第三节全科医生的临床思维目录诊断思维的类型临床判断的基本过程临床流行病学:概率方法在临床判断中的作用病史的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在临床判断中的作用全科医生对心理社会资料的收集全面收集临床资料临床判断案例分析患者,男,56岁,因“反复胸痛1月”就诊。患者自述1周前开始,晚上躺下后觉胸痛,部位为胸骨两侧(约第4肋间),疼痛间断发作,每次持续1-2小时。常吐白黏液,量多,无咳嗽,精神食欲尚可。无头晕、头痛等其他不适,大小便正常。当地诊所疑诊冠心病,建议转我院查心肌酶、心电图、胸片。来诊时无胸痛。既往无慢性疾病史。查体:血压144/84mmHg,脉搏75次/分。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5次/分,心音清晰,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膨隆,腹软,无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余无特殊发现。第二章以人为本的健康照顾第一节以人为本的照顾原则学习目标掌握以人为本的健康照顾的特点、全科医生的临床思维和以生物-心理-社会层面“全方位”的思维模式满足患者的需求。熟悉全科医生的应诊任务。了解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和以人为中心的照顾模式的区别与联系。第一节以人为本的照顾原则第二节全科医生的应诊任务第三节全科医生的临床思维目录一、全科医生的两个关注中心二、全科医生的“患者”范畴三、理解“病患”对患者的意义和影响四、以人为中心的诊疗原则主要内容一、全科医生的两个关注中心(一)关注疾病与关注病人同等重要(二)两个关注中心与两种医学模式的关系生物医学模式--以疾病为中心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人为中心患者的宏观和微观世界1.生物医学模式--以疾病为中心生物医学模式优点以处理疾病症状和体征为主,照顾目的比较单纯;处理疾病问题时采用基于科学还原论的高新技术方法;疾病的处理结果可得到有效科学方法的确认;在急危重症、疑难症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一、全科医生的两个关注中心1.生物医学模式--以疾病为中心生物医学模式缺陷医患关系疏远,患者依从性降低;医生思维的局限和封闭;诊疗费用昂贵、诊疗过程机械化;忽视了预防的作用;以疾病为中心,忽视患者的需求。一、全科医生的两个关注中心一、全科医生的两个关注中心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人为中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一种人性化的、能使人的健康得到全面照顾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人为中心的照顾模式,亦称为以人为本的健康照顾。一、全科医生的两个关注中心心理生物社会疾病载体图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人为中心一、全科医生的两个关注中心3.患者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图患者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二、全科医生的患者范畴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理解“患者”图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理解“患者”三、理解病患对患者的意义和影响“以患者为中心”(或以人为本)的模式,则强调要对三者(疾病、病患、患病)同等对待,综合思考。全科医生应具备三种眼光:用显微镜检査患者身体器官上可能存在的病灶;用肉眼审视面前的患者,了解其患病的体验;还要用望远镜观察患者的身后,了解其社会情境(背景)情况。把医生的全方位或立体性思维方式表达出来,并将这种思维模式与患者的多种需求联系在一起。1.既关注疾病、也关注患者2.理解患者的角色和行为3.提供个性化服务4.尊重患者的权利5.构建和发展稳定的患者参与式医患关系6.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强调服务的健康结局四、以人为中心的诊疗原则第二节全科医生的应诊任务一、全科医生应诊中的主要任务二、全科医疗的问诊方式三、以患者为中心的接诊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