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X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持有放射源的单位将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单位,应当在该活动完成之日起()日内向其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A、20
B、15
C、30
D、10
正确答案:A
2.关于原子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的核心是原子核,和整个原子的大小差不多
B、原子内部被原子核和电子占满了
C、电子与原子核一样大
D、每个原子包含一个原子核以及若干个电子,体积非常小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若干电子组成,原子核的体积非常小,电子在原子核外较大空间内运动,所以原子体积主要由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空间决定,原子体积非常小。选项A中原子核与整个原子大小相差很大;选项B原子内部原子核外有很大空间;选项C电子质量小,绕核运动,与原子核大小不同。
3.介入X射线设备机房屏蔽防护铅当量厚度要求为:有用线束方向和非有用线束方向分别不小于()mm铅当量。
A、2.5;2.5
B、1.0;1.0
C、2.0;2.0
D、2.0;1.0
正确答案:C
4.遵照我国辐射防护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规定,各种放射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中,皮肤的年当量剂量不能超过()mSv。
A、15
B、20
C、30
D、5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按照我国辐射防护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中,皮肤的年当量剂量不能超过50mSv。
5.衰变规律是指()。
A、衰变没有规律
B、所有的原子瞬间一次全部完成衰变
C、放射性的原子数量越衰变越多
D、衰变过程遵循明确的统计规律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衰变过程遵循明确的统计规律。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是一个随机过程,但从大量原子核的整体来看,衰变遵循一定的统计规律,比如半衰期等。选项A错误,衰变有规律;选项B错误,不是瞬间全部完成衰变;选项C错误,放射性原子数量会随着衰变而减少。
6.相同厚度的下列物质,哪种对MeV能量量级的γ射线屏蔽效果好()
A、水
B、水泥
C、铁
D、铅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对于MeV能量量级的γ射线屏蔽,铅的屏蔽效果最好。铅的原子序数高,密度大,能够更有效地通过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等相互作用来吸收γ射线的能量,从而实现更好的屏蔽效果。相比水、水泥、铁等物质,铅在相同厚度下对γ射线的衰减能力更强,所以相同厚度时铅对MeV能量量级的γ射线屏蔽效果好。
7.γ、χ射线的常用屏蔽材料是()。
A、石蜡。
B、铅
C、有机玻璃
D、铝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γ、χ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需要用原子序数较高的材料来屏蔽。铅的原子序数较高,对γ、χ射线有较好的屏蔽效果,是常用的屏蔽材料。石蜡、有机玻璃、铝等对γ、χ射线的屏蔽能力相对较弱。
8.放射学工作场所必须做好屏蔽防护设计与工程建设,并配备必要的放射防护设施。旨在首先确保()工作中所受职业照射在国家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规定的管理限值以下。
A、医学放射工作人员
B、受检者
C、患者
D、有关公众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放射学工作场所做好屏蔽防护设计与工程建设、配备必要放射防护设施,首要目的是确保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工作中所受职业照射在国家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规定的管理限值以下,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受检者、患者所受照射有相应防护措施但不是首要确保对象;有关公众是在考虑减少对其不必要照射等方面,但题干强调的是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防护。所以答案选A。
9.β粒子是()。
A、正电子也可能是负电子
B、紫外线
C、光子
D、原子核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β粒子是高速电子流,包括正电子和负电子。紫外线是电磁波,光子是光量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均与β粒子不同。
10.辐射防护的目的()
A、彻底消除辐射的危害
B、避免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降低到可以合理达到到的最低水平
C、避免有害的确定性效应的发生
D、降低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几率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辐射防护的目的是避免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并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降低到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确定性效应有明确的阈值,只要剂量低于阈值就不会发生;随机性效应不存在剂量阈值,其发生概率与剂量大小有关,只能尽量降低发生率。选项A彻底消除辐射危害很难做到;选项C只提到避免有害的确定性效应不全面;选项D降低随机性效应发生几率表述不准确,应是降低到合理可达最低水平。
11.非电离辐射是指能量(),不能从原子、分子或其他束缚态放出电子的辐射。
A、多
B、高
C、低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