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免疫技术考试模拟题(含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有关质粒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因
B、具有自我复制、传给子代的特点
C、可自行丢失
D、可从一个细菌转移至另一个细菌体内
E、为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具有自我复制、传给子代的特点,可从一个细菌转移至另一个细菌体内,也可自行丢失,并非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因。
2.下列描述病毒的基本性状中,错误的是()
A、专性细胞内寄生;
B、只含有一种核酸;
C、形态微小,可通过滤菌器
D、结构简单,非细胞型结构;
E、可在宿主细胞外复制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病毒没有代谢系统,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复制增殖,不能在宿主细胞外复制。病毒具有专性细胞内寄生的特点,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形态微小,可通过滤菌器,结构简单,是非细胞型结构。
3.具有完整核质与酶系统的细菌结构是()
A、英膜
B、鞭毛
C、性菌毛
D、普通菌毛
E、芽孢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带有完整的核质、酶系统和合成菌体组分的结构,能保存细菌的全部生命活动的物质,不直接引起疾病。荚膜是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较厚的黏液性物质;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性菌毛参与F质粒的接合传递;普通菌毛是细菌的黏附结构。
4.荷兰人吕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的是(A)
A、细菌
B、病毒
C、支原体
D、衣原体
E、螺旋体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1675年,荷兰人吕文虎克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了细菌。病毒是在电子显微镜发明之后才被发现的;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也是在后来通过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才得以更深入研究和观察到,它们的发现时间均晚于细菌被吕文虎克首次观察到的时间。
5.细菌结构中最耐热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胞浆膜
C、核体
D、鞭毛
E、芽胞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芽胞对热、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大的抵抗力,是细菌结构中最耐热的结构。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细胞壁主要起保护和维持细菌形态的作用;胞浆膜具有物质转运等功能;核体是细菌的遗传物质所在部位,它们的耐热性均不如芽胞。
6.细菌内毒素的化学成分是()
A、脂类
B、磷壁酸
C、蛋白质
D、脂多糖
E、肽聚糖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细菌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当细菌死亡裂解后释放出来。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但不是内毒素;蛋白质一般不是细菌内毒素的化学成分;磷壁酸是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脂类范围较广,不准确指向细菌内毒素的化学成分。
7.下列描述中最耐干燥的是()
A、有鞭毛的沙门氏菌
B、炭疽杆菌的芽胞
C、有荚膜的炭疽杆菌
D、有细胞壁的葡萄球菌
E、有菌毛的大肠杆菌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炭疽杆菌的芽胞对干燥、高温、化学消毒剂和辐射等都有很强的抵抗力,是最耐干燥的。有荚膜的炭疽杆菌主要增强其致病性等,不是最耐干燥;有菌毛的大肠杆菌主要与黏附等有关,耐干燥能力不强;有鞭毛的沙门氏菌主要与运动等有关,耐干燥能力也不是特别突出;有细胞壁的葡萄球菌耐干燥能力不如炭疽杆菌芽胞。
8.下列与病毒蛋白质作用无关的是()
A、保护作用;
B、吸附作用
C、脂溶剂可破坏其敏感性;
D、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
E、免疫原性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病毒蛋白质具有保护病毒核酸的作用(选项A);可介导病毒吸附到易感细胞表面(选项B);是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之一(选项D);还具有免疫原性,能引起机体免疫反应(选项E)。而脂溶剂可破坏其敏感性主要与病毒的包膜有关,包膜中含有脂质成分,脂溶剂可溶解包膜从而破坏病毒的感染性,与病毒蛋白质作用无关。
9.杀灭细菌芽胞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是()
A、紫外线照射
B、干烤灭菌法
C、间歇灭菌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高压蒸汽灭菌法是杀灭细菌芽胞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在103.4kPa(1.05kg/cm2)蒸汽压下,温度达到121.3℃,维持15~30分钟,可杀灭包括具有顽强抵抗力的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紫外线照射主要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对芽胞效果不佳;干烤灭菌法温度较高、时间较长,常用于玻璃、陶瓷等耐高温物品灭菌;间歇灭菌法不能保证完全杀灭芽胞。
10.下列免疫球蛋白中,含有分泌片的是()
A、分泌型IgA
B、IgD
C、IgG
D、IgM
E、血清型IgA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分泌型IgA由黏膜固有层的浆细胞合成,主要存在于胃肠道和支气管分泌液、初乳、唾液和泪液中。分泌型IgA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