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空调维修安全操作规程及基本维修方法.doc
文件大小:20.5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2.76千字
文档摘要

116

空调维修安全操作规程及基本维修方法

1.上岗前应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空调维修作业应按明确作业负责人、临时安全员,必须规范穿戴好劳保用品,班前及班中禁止饮酒。空调维修时,必须有两人以上进行工作,一人工作,一人监护,并做好互联互保。发现安全隐患与发生安全(险肇)事故时,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

2.使用的电动设备、工具、包括梯子、脚手架等应符合安全规定。检查电动工具(移动式线盘、真空泵、沖击钻、手电钻等)及线路完好,漏电保护器工作正常,保证照明充足。

3.认真做好停送电挂牌拉闸制度。检修设备时须关闭电源,停电、验电确认无电后挂好设备检修牌,执行“谁挂牌、谁取牌’。送电时严格执行谁停电谁送电的原则。

4.2米以上(含2米)高空作业必须按规定办理高空作业许可证,2人以上一起操作,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与现场安全监护后,方可施工。必须系好安全带,高空禁止抛物(工具),需要高空拆、装并吊运空调设备的,必须使用专业的绳索进行捆绑牢固,吊运时,吊物下方禁止站立或通行,使用规范的手势进行吊运指挥。高空作业的地面做好区域警示警戒。

5.进入生产车间应走安全通道,经区域的负责人确认可以维修后,方可开始操作。禁止操作工作内容以外的任何按钮、开关、阀门等。维修完工后,应与区域负责人进行交付确认。

6.如需要进行焊接操作必须放掉系统里的氟里昂,焊接时带好防护眼镜。放氟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面对工艺口或对着他人放气,避免被氟利昂冻伤。焊按时请遵守相关的焊接安全操作规程。(有动火作业的,必须办理动火证审批,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后方可施工,旁边应配备灭火器等应急器材)。

7.如需要对系统实施压力检漏必须使用氮气进行,严禁使用其它易燃易爆气体。充入系统的氮气压力不允许超过3Mpa。在使用充氮接头进行时,接头不得对着人和其它可能造成损害的地方,以免接头飞出伤人或导致其它损失,严禁在压缩机工作的情況下充入气体检漏。

8.在单独对分体机室外机组维修时,不得在高压阀门或低压阀门关闭的情况下通电运行,避免压力过高产生系统爆裂事故或压缩机真空运转产生爆炸事故。在对室外机风扇系统进行检查时,如果需要通电运转,必须保证在空调面板和风扇网罩安装好的情况下进行。在通电的情况下检查机器请遵守相关全操作规程。9.如需要对压缩机进行吸、排气性能检测,可单独拆下压缩机在空气中通电运转,严禁在封死压机排气口或吸气口的情況下运行压缩机。不允许利用压缩机进行抽真空操作。

10.如果需要在低压侧进行动态加氟操作,请使用复合式压力表缓慢地进行,不允许把制冷剂钢瓶倒置,并尽可能保证加入系统的为气体状态制冷剂。若为分体机必须保证此过程中室内、外机处于连通状态。如果在系统完全无氟的情况下必须先对系统抽真空,在保证真空度的前提下才可以充氟。加氟过程中同时观察系统压力情况,如有异常请及时终止操作。

11.如果对机器进行清洗,必须先拆下相关的电气零部件,清洗后接上电气部件必须在各连接处完全干燥之后进行。清洗过程中压缩机接线柱必须做好防水措施,如果不慎沾水,应用干净的布擦干,并尽可能使之在最短时间内完全干燥。

12.运输工具物品时,遵守厂内交通安全管理相关规定,防止发生交通事故。

13.工作结束后做好现场环境卫生的清理,认真整理用过的工具、仪器等用具和设施。做好设备维修档案和备件、材料消耗台账的记录工作。

14.搬运空调时,必须有专人指挥,动作协调,互相配合,避免挤伤、碰伤。

15.对使用R32冷媒的空调,请遵守《R32冷媒空调维修安全操作规程》。

二、R32.R410A等易燃易爆冷媒空调维修安全操作规程。

1、维修场所:维修环节严禁抽烟,两米范围内的操作区域严禁有火源或热源,严禁边抽烟边维修。

2、R32内机管路维修注意事项

R32分体机室内侧连接管不可拆卸,所以当涉及室内机系统需要拆下维修时,必须破坏防拆卸螺母。

1)用割刀把大小连接管距离防拆卸螺母15-20毫米位置割断。

2)在连接管上焊接新防拆卸螺母配件。

3、冷媒回收

严禁凭经验确定关闭大阀门时间,拆室外机或移机回收冷媒,回收时间受整机运行频率、运行风速、气候等影响较大,凭经验很难判断冷媒恰好全部回收完毕的时间点,当系统负压后,如此时低压侧有泄漏,将吸入空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正确操作方法:接压力表,根据压力确定关闭大阀门时间。具体

步骤如下:1)拧紧压力表旋钮

2)逆时针稍拧松接压力表端软管

3)压力表一端软管接充注嘴并旋紧。

4)待压力表端软管有气喷出2秒左右拧紧所有软管(排掉软管空

气)。

5)关闭小阀门,当低压压力降至0.05MPA时,马上关死大阀门,同时切断压缩机电源。

4、检查软管。气密性检查(确认压力表各软管密封良好)。正确操作方法:拧

紧各软管后检查各连接点密封性,确保密封良好

5、焊接。

严格执行焊接操作规范正确操作方法

1)采用符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