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面向国际学生的机械类课程全英文教学方法实践.docx
文件大小:42.3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5.76千字
文档摘要

面向国际学生的机械类课程全英文教学方法实践

石增敏戴雷赵光伟

[摘要]围绕我国的“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目标,从面向国际学生的机械类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出发,针对地方高校工科类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优化方案:强化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增进教育合作交流的深度,促进共同发展。通过强化课堂讨论、互动等环节,提升了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显著改善课程内容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还完善了培养方案,有效推动实现国际学生机械类课程的高质高效教学,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和国际声誉,不断增强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形成品牌效应。

[关键词]国际学生;机械类课程;案例教学法;多模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20-0143-04[收稿日期]2022-05-27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学术研究水平持续提升,使得我国已逐步进入世界教育的中心,成为吸引邻近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学生留学选择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教育部制订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方案,旨在进一步加强我国与其他国教育互利合作,推进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方案的推动下,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增长,人数已接近50万人,实现了历史性飞跃[1]。来华留学工作的推进,使得留学生的规模实现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我国政府奖学金规模持续扩大,管理服务和政策法规渐趋完善。“一带一路”已成为海外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沿热点[2-3]。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加强了中外友好外交关系,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世界影响力。

我国制造业发展正处在快速的上升时期,国内及国际社会对于精通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与管理的人才需求旺盛。机械类专业作为重要的传统工科专业之一,需要迎合国内外的人才需求,积极和其他专业交叉融合,面对新环境,开拓新局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机械制造行业的人才培养,则充分体现了我国作为制造大国与强国的风范。日趋增长的国际学生教学需求,使得传统的中式课程教学方案亟待创新与变革,尤其是在国际学生的全英文教学过程中,由于专业课授课教师的语言能力弱、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课程进度缓慢、授课形式较为单一和培养方案不完备等问题,形成了面向国际学生的教学效果较差、难于培养行业所需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局面[4-5]。2021年7月,《中国教育报》发表了《把握新使命,推动来华留学工作新发展》的文章,进一步提出了依法依规保障来华留学质量提升的要求。国际学生教育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和含金量,因此要高度重视,既要严进更要严出[4]。

一、地方高校国际学生的培养模式现状

随“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方案的推进,作为地方高校,亦积极相应开展了机械类专业国际学生的培养工作。机械类国际学生主要来自南亚、非洲两个地区,各屆留学生数量通常是几个到十几个不等。对于习惯中文教学的专业课教师来说,全英文授课和全英文交流的压力非常大。地方高校工科专业留学生教育工作推进较晚,全英文教学平台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专业课教师的英语授课能力普遍比较弱,难以支撑完整的教学任务。机械类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具备敏锐的感受力、独特的创造力、富于想象力和较强实践能力。因此在全英文授课过程中如何有效传递教学内容、教学思想,以及有效培养国际学生的专业想象能力显得尤为迫切。

南亚、非洲两个地区的教育模式有明显不同,南亚国际学生的基础较非洲国际学生高,理解接受能力亦较强。非洲地区学生上课较为松散,学生的知识断层亦较为明显,其薄弱的学习基础严重阻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现有的培养模式和培养计划通常是在国内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定,面对国际学生差异化的教学需求则不能完全适合,因此教学进度上举步维艰,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全英文教学资源尤其是实践教学资源的缺乏,也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针对现有国际学生教学培养方式的不足,笔者所在院校的校、院两级层面在国际学生管理教育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较为全面的全英文教学管理平台:一是学校成立国际交流学院,全面管理国际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二是聘任语言交流能力较强的专业课教师作为国际学生的专管人员,有效解决日常事务交流、学生专业学习诉求等问题;三是积极引进留学人员充实教学队伍,授课教师具备留学经验,有助于对国际学生的教学管理。这些工作有效促进了国际学生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

二、机械类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实践与探索

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以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工程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为目的。授课体系课程资源由任课教师负责,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为例,本课程包含了力学、材料学等为支撑的学科知识,以及切削加工工艺、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