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用锅炉装置及系统”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赵爽费志方陈国兵冯辉君
[摘要]针对“舰用锅炉装置及系统”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学及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从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改革、评价方式改进等方面开展了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大力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专题研讨教学、项目牵引式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教学方式改革,探索了结合形成性考核、实践课考核和期中课考核的评价方式优化,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增强了学员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锅炉装置;混合式教学
[基金项目]2020年度海军工程大学教学改革建设项目“‘舰用锅炉装置及系统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HGJG20202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20-0042-05[收稿日期]2022-05-30
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为军队院校的转型升级与内涵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原则。同时,军队院校教学大纲的正式颁发为进一步开展新时代军队院校教育提供了重要依据[1-2]。在此背景下,各院校响应号召,广泛开展教学改革,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国防大学张海静等[3]开展了军事案例教学改革,指出更新案例教学理念、改革案例内容、科学选用施教设计、加强教员队伍建设是提升院校实战化教学效果的关键。国防科技大学余金山等[4]实施了面向应用的案例式教学改革设想,结合教学内容优化调整、跨学科教学团队建设、问题导向式实践教学改革等措施,显著提高了“材料分析测试”课程的教学效果。海军工程大学陈国兵等[5]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课程保障等方面开展了“舰艇汽轮机装置及系统”教学改革,实现了课程教学改革在时空上的扩展。
“舰用锅炉装置及系统”课程是机电指挥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学员必须掌握的专业课程。舰用锅炉装置是大型水面蒸汽动力舰艇的核心装备,是动力系统的“心脏”。掌握舰用锅炉装置的基本原理、結构组成和使用管理,是学员首次任职和未来岗位需要的基本技能要求。因此,在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大纲及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舰用锅炉装置及系统”课程改革与实践,对于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及专业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以“舰用锅炉装置及系统”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为目标,结合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手段更新、考核方式改革和混合式教学实施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总结了教学改革的若干成效与启示,为今后开展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提供了参考。
一、教改背景
(一)基本背景
“舰用锅炉装置及系统”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的专业特色,培养了大批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的指挥技术军官。随着新时代军队院校教育培养目标的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对比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舰艇蒸汽动力专业人才培养的变化趋势和发展方向,对该课程的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需重点关注和解决。
1.课程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部分内容与部队的实际情况相比存在滞后。舰用锅炉装置属于蒸汽动力系统,该领域较少有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而且前期装备更新换代慢,因此课程教学内容在一段时间内能够与部队实装相匹配。然而,近年来部队发展迅猛,新装备陆续服役,锅炉装置及技术等有了较大发展,课程教学内容亟须更新,引入最新的应用成果,避免与部队实际情况脱节。
2.教学方式不够创新,以教员讲授为主,不能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前期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案例式教学手段应用较少,MOOC平台建设缺乏,因此亟须改进教学模式,建设贴近实战的案例库、线上MOOC等,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授课质量和学员的学习自主性。
3.考核方式单一,主要以期末笔试的模式来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该模式造成了学员重考前复习、轻平时理解的学习备考习惯,不利于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实际应用,因此亟须深入改进考核方式,引入过程性考核,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成绩评定体系,激发学员的挑战欲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改基础
“舰用锅炉装置及系统”课程具备以下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
1.小班教学条件。近年来该方向学员人数维持在每年20人左右,适合开展小班教学,为教学过程控制和教学资源分配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2.课程实践性进一步加强。“舰用锅炉装置及系统”课程内容主要围绕舰用锅炉的装置结构及系统组成,与实装联系紧密。前期课程中仅设置了5项实验,而调整教学大纲后,该课程的实践课占总学时的比例由教改前的20%上升到35%。课程实验内容有了明显增加和优化。
3.课程条件建设完备。经过多年的建设,“舰用锅炉装置及系统”课程具有完备的教学保障条件,包括国内院校实验室中唯一可全工况运行的锅炉装置,涡轮增压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