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3-1所示,已知正三棱锥上点M的主视图,补全其他视图上的投影。;学习投影的基础知识,能够熟练地画出立体上各个点、线的投影。;正投影具有以下基本性质:
(1)显实性。当直线或平面与投影面平行时,直线的投影反映实长,平面的投影反映实形,如图3-2(a)所示。
(2)积聚性。当直线或平面与投影面垂直时,直线的投影积聚成一点,平面的投影积聚成一条直线,如图3-2(b)所示。
(3)类似性。当直线或平面与投影面倾斜时,直线的投影长度变短,平面的投影面积变小,但投影的形状仍与原来的形状类似,如图3-2(c)所示。;一、投影及正投影;用正投影法绘制的物体的投影称为视图。也就是说,把物体放在观察者和投影面之间,将观察者的视线视为一组相互平行且与投影面垂直的投射线,对物体进行投射所获得的正投影图即视图,如图3-3所示。;一般来说,一个视图是很难把一个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表达清楚的,因此工程上常用三视图来表达物体的形状与大小。三面投影体系是由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所组成的,如图3-4所示。;将物体放置在三面投影体系中,按正投影法向各投影面投射,在不同的投影面上得到三个投影,称为正面投影、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如图3-5(a)所示。
为了画图方便,将三个投影面展开在同一平面上,规定V面不动,H面绕犗OX向下旋转90°,W面绕OZ轴向右旋转90°,如图3-5(b)所示。
这样,就得到了展开后的三视图,如图3-5(c)所示。
注意,旋转时OY轴被分为两处,分别用OYH(在H面上)与OYH(在W面上)表示,
如图3-5(d)所示。;二、三视图;二、三视图;(1)三视图的位置关系。以主视图为准,俯视图在它的正下方,左视图在它的正右方。(2)三视图的投影关系。由于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与高,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与宽,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与宽,因而三视图的投影关系如下:
①主、俯视图长对正(等长)。
②主、左视图高平齐(等高)。
③俯、左视图宽相等(等宽)。;三、点、线、面投影的基础知识;;平面的确定不是唯一的,可以由不在一条直线的三个??决定;也可以由一直线与线外一
点决定;还可以由两相交直线或两平行直线来决定。因为工程上的平面多为有限面,所以这
里所讲的平面,是指平面图形。
图3-8所示就是三角形犃犅犆所决定的平面的三面投影。其作图过程,就是先作出A、
B、C三个点的投影,然后依次连接各点,即可得到三角形ABC的投影。;任务实施;任务实施;任务实施;任务实施;任务实施;基本体包括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两类。每个表面都是平面的立体称为平面立体,常见的有棱柱、棱锥。表面为曲面或曲面与平面的组合的立体称为曲面立体。曲面立体至少有一个表面是曲面,常见的曲面立体为回转体,如圆柱、圆锥、圆球等。;棱柱的棱线互相平行。现以图3-14(a)所示正五棱柱为例,说明其投影及作图方法。;(1)俯视图。画五棱柱的三视图时,先画出俯视图———一个正五边形。
(2)主视图。在主视图中,上、下两横线是顶面和底面的积聚投影,三条粗实竖线是三条可见棱线的投影,两条虚竖线是两条不可见棱线的投影,平行于OZ轴且反映了棱柱的高。
(3)左视图。在左视图中,上、下两横线是顶面和底面的积聚投影,三条竖线中,右边一条是前面棱线(也是正面两棱面的分界线)的投影,左边一条是后棱面的积聚投影,中间一条是五棱柱左、右棱线的投影(重影),它反映棱柱的高。;用对称中心线或基准线确定各视图的位置后,首先用细线画正五棱柱的水平面投影———正五边形;再根据长对正的投影关系和五棱柱的高度画出正面投影;然后由高平齐以及宽相等的投影关系画出其侧面投影;最后检查并描粗,即得正五棱柱的三视图,如图3-14(b)所示。;以正三棱锥为例。正三棱锥的底面是一个正三角形,锥顶在正三角形的正上方,为三条棱线交于的一点。;二、平面立体的三视图;棱锥表面均为平面,其表面上点的投影作图方法和可见性判断与棱柱类同。棱锥特殊位置表面上点的投影可以利用平面投影的积聚性作出,棱锥一般位置表面上点的投影,则需运用作辅助线的方法来求解。如图3-16所示。;圆柱是由圆柱面与上、下表面围成的。圆柱面可以看作由一条直母线绕平行于它的轴线回转而成,如图3-17(a)所示。圆柱面上任意一条平行于回转轴线的直线,均被称为圆柱面的素线。;三、曲面立体的三视图;圆柱的投影如图3-17(b)所示。
(1)水平面投影。由于圆柱轴线垂直于水平面(为铅垂线),因而圆柱的上、下表面在水平面的投影是一反映实形的圆线框,且两投影重合。
(2)正面投影。正面投影中,前、后两半圆柱面的投影重合为一矩形,矩形的两条竖线分别是圆柱的最左、最右素线的投影。
(3)侧面投影。侧面投影中,左、右两半圆柱面的投影重合为一矩形,矩形的两条竖线分别是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