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类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
陈浩杨亚莉李文静
[摘要]以汽车产业创新型人才需求为导向,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汽车类专业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相融合,构建了汽车类应用型本科专业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培养体系,打造了适合地方应用型高校特点的汽车类应用型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与汽车行业企业协同,推动汽车类专业学生能力的提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表明,该培养体系有力地提升了汽车类专业本科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汽车专业复合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可以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类;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基金项目]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汽车类应用型本科工程人才创新实践教育研究”(17JDGC03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07-0085-04[收稿日期]2022-02-23
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主要源泉。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大学生对于推动社会创新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推动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培养,是新时代对应用型高校的必然要求[1-5]。对于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重在应用,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需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体系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其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6-9]。
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深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打造“双创”教育升级版,是推动创新型汽车人才培养、建设汽车强国的必然要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以汽车产业创新型人才需求为导向,构建了汽车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打造了汽车类应用型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推动了汽车类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10]。
一、体系建设
(一)构建多层次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以汽车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强化工程素质提升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深化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优化理论与实践的课程设置,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系列课程,建立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置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11];建设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课程,开设与创业教育有关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等课程,将创新创业课程作为课程资源,纳入本科生的教学培养计划。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开阔学生的科技视野。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自学能力。
(二)建设一体化的汽车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根据汽车行业对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充分利用产学研战略联盟资源,构建了涵盖汽车设计开发、创新实践、汽车科普实践和科技竞赛的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1.打造了汽车设计开发创新平台,提升了汽车专业人才的复合创新能力。以汽车专业人才复合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了以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为载体的汽车设计开发创新平台[10]。设计开发平台以整車设计、制作和参赛为主,涵盖机械、汽车、电子、材料、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学习以及运用与创新。通过多学科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有机融合,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进了理论教学与工程教育实践的有机融合,实现了创新实践引导课程学习,理论储备促进实践锻炼[12],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汽车专业的综合能力。
2.构建了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升了创新能力和创业活力。成立“汽车人”科创中心,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资源,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多项目和资源。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纳入培养环节,开展创新活动团队指导,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给予专项经费支持,确保学生在大学四年中至少参加过一项创新创业项目。将创新创业项目指导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反哺实践,结合科研项目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制定专项激励政策。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学术交流平台,支持大学生参加学术会议,选拔和推广创新创业活动中涌现的优秀项目。
3.建立了汽车科普实践创新平台,提升了科普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依托上海市汽车工程实训中心,构建汽车科普实践平台,推动汽车科普实践创新。从与汽车相关的本科专业中选拔优秀的学生组建30~40人的科普讲解团,依托“科学商店”,开展汽车文化互动系列科普展示活动,为社区居民开展寓教于乐的汽车科普系列活动提供了科普服务,提高了大学生科普创新实践和科学素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