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性国家标准
《汽车用主动红外探测系统》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汽车用主动红外探测系统》标准起草组
2021年07月
《汽车用主动红外探测系统》(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目次
一、工作简况1
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国家标准主要内容1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2
四、标准中涉及专利的情况6
五、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等情况8
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8
七、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的协调性8
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8
九、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8
十、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8
十一、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8
十二、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8
《汽车用主动红外探测系统》(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汽车用主动红外探测系统》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乘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随之而来的道路交
通事故逐年增多。据相关资料介绍,夜间行车在整个公路交通中占四分之一,但发生的死
亡事故却占了一半。随着汽车安全技术重心逐渐从减少碰撞损失的被动安全技术向避免碰
撞的主动安全技术方向转变,主动红外探测技术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使用主动红外
探测系统能够较为有效地提高夜间及恶劣环境条件下的行车安全。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18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启动该项标准的研
究与制定工作。2019年10月24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T《汽车用主动红外探
测系统》标准制定计划(国标委发(2019)29号),计划编号T-339,主要起草
单位包括杭州海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
司等。
1.2.主要工作过程
受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汽车电子与电
磁兼容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4/SC29)于2018年10月启动推荐性国家标准《汽车用主动
红外探测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标准研究工作。
杭州海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作为牵头起草单位,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汽中心”)的指导下,与常州星宇、深圳豪恩、正印、研鼎、依瓦塔、舜
宇、远方光电等国内主要零部件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成立标准起草组,按照工业和信息
化部的要求完成相关研究任务。
2018年4月,感知起草组第二次会议在杭州召开,会上针对主动红外探测系统项目进行
了技术交流,并面向起草组征集主要起草单位。
1
《汽车用主动红外探测系统》(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2018年6月,感知起草组讨论会在天津召开,会上确立了主要起草单位,并讨论了海康
汽车提供的标准立项草案框架。
2018年8月,感知起草组第三次会议在重庆召开。起草组重点讨论了交流了国内外主要
厂家的产品和技术情况,并对标准必要专利进行了风险评估。修改了草案内容,增加I型系
统主动红外补光装置的安装位置要求。
2020年4月,起草组召开网络视频会议,主要起草单位考虑增加Ⅱ型、Ⅲ型主动红外产
品技术要求的内容,并重点梳理光生物安全法规标准及评估红外补光安全风险。
2020年12月,起草组讨论会在天津召开,主要讨论图像部分的测试项和测试指标,确
认使用MTF50P来评估清晰度,删除了鬼像指标,修改了MTF、信噪比、曝光调节速率等
指标值。
2021年4月,起草组召开网络视频会议,对标准进行了逐条审议,并商讨确立了标准验
证试验方案。
2021年4月-6月,起草组内部开展了第二轮标准条款验证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