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汽车机械制图:中国工程图学发展历史与职教培养PPT教学课件.pptx
文件大小:4.13 MB
总页数:4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1.69千字
文档摘要

;;;;;一、中国工程图学发展历史;图学是人类文明的里程碑,也是衡量和评价一个民族开化和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人类用平面图形表达空间形体,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我国出土文物考证,在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前),先民已能绘制一些几何图形、花纹,具有简单的图示能力。

我国比较早记载工程上使用工程图的文献是《尚书》,书中记载周公曾画了一幅建筑区域平面图,并送给周成王作为营造城邑之用。

在春秋时期的技术著作《周礼·考工记》中,有画图工具“规、矩、绳、墨、悬、水”的记载,以及对城市的规划图样,如图1-1所示。《周礼》中图学的运用所载甚多,是中国图学史上的里程碑。;一、中国工程图学发展历史;在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就已运用设计图(有确定的绘图比例、酷似用正投影法画出的建筑规划平面图)来指导工程建设。“图”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中和推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山王墓出土的“兆域图”铜版(见图1-2),是一块用金银线条镶嵌并注有文字的建筑平面图版,这是为中山王和王后陵墓群所作的建筑设计的总体规划。;如图1-3所示,该图采用正投影法绘制,以1∶500的比例尺绘制,有明确的方法概念,并注有尺寸;图中的线型分粗实线和细实线,其绘制技术达到了十分完备的地步。;自秦汉起,我国已出现图样的史料记载,并能根据图样筑建宫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图学思想和图学理论在中国工程图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南北朝宗柄著《画山水序》,论述绘画作图透视方法及其绘画规律,

如图1-4所示。;隋唐时期是古代工程图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创作于隋至唐初的宫苑图就是今天所称的建筑画(见图1-5)。宫苑图是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史上的重要标志,对推动中国工程图学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对古代建筑设计及建筑图的完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一书共34卷,附图就占了6卷,其中有平面图、立体图和断面图等图样,画法上运用正投影、

轴测投影和透视投影等多种投影

法表达了复杂的建筑结构,

这在当时是极为先进的,

如图1-6所示。;北宋??颂所著《新仪象法要》中的图样更加规范,表达方式也更加成熟和完善,接近于轴测表达形式。《新仪象法要》中的图样还打破了传统的一器一图的表现手法,按实际需要将外部形状与内部形状分别表达,反映出宋代投影概念的变化和图示方法的进步。《新仪象法要》中的机械图(见图1-7)。;元代工程图学在宋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元代工程制图成就,择其要,当推薛景石的《梓人遗制》与王祯所著的《农书》。《梓人遗制》中纺机装配图、零件图与现代的制图表现形式极为相似,如图1-8所示。;而《农书》是我国古代附有图谱之作的农书中最有影响的科技文献之一,书中绘制的各种机械图样、插图、示意图(见图1-9)及有关图样应用的论述等,不仅为研究元代工程制图提供了实物例证,而且为探讨元代图学思想提供了文献资料,使得元代工程图学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纵观中国工程图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宋元之际是我国古代工程图学发展的高峰,其主要特征是图学已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体系。

明代中后期出现了如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极具图学价值的科学技术巨著。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中的农器图样(见图1-10)大都采用直观图的形式,也有近似轴测图的测绘图,包括构造细部和详图,并附有详细的尺寸和制造技术的注解;而《天工开物》中的图样(见图1-11)虽多以直观图的形式给出,但从工程图学的角度考察,它已超出一般插图和示意图的范围,而具有工程用图的实际价值。;一、中国工程图学发展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近百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的中国处于民族危亡的多难之时,与此同时,中国科学技术江河日下,致使工程图学停滞不前,发展缓慢。在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首先认识到自强必制器的新理论,将工程图学理论与自强运动同举,创办工业技术学校,“先从图学入手”,使得学校成为图学教育和传播的主要场所。;;;;;;;;;;;(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