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任务驱动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14.08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2.03千字
文档摘要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梳理《鲁滨逊漂流记》的情节脉络,掌握主要人物形象及特点。

2.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提高文本分析与概括能力。

3.体会鲁滨逊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精神品质,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4.感受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激发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

??1.通过完成系列任务,提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如做读书笔记、绘制情节思维导图等。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梳理小说情节发展。

??2.难点:引导学生从鲁滨逊的经历中获得人生启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迁移应用能力。

四、任务设计与实施

(一)阅读前:任务导入,激发兴趣

1.任务一:“荒岛生存大猜想”

(1)任务内容:展示荒岛图片和简单生存问题(如“如果被困荒岛,你会先做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记录想法,然后进行班级分享。

(2)实施方式:小组合作讨论,每组推选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荒岛生存的好奇,激发阅读兴趣,同时与鲁滨逊的经历形成对比。)

2.任务二:“作者与作品初了解”

??(1)任务内容: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通过书籍前言、网络等渠道,收集《鲁滨逊漂流记》作者笛福的生平、创作背景及本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资料,并制作成简易的手抄报或PPT。

??(2)实施方式:个人自主完成,课堂上选择部分学生展示成果。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相关背景知识,为深入阅读奠定基础。)?

(二)阅读中:分层任务,深入理解

1.基础任务:“情节脉络梳理师”

(1)任务内容: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用时间轴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主要经历,包括遇险上岛、建造住所、种植粮食、解救“星期五”等关键情节

(2)实施方式:个人独立完成,教师在课堂上给予方法指导,如如何提炼关键信息、如何设计时间轴等。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把握小说整体情节,培养概括和归纳能力。)?

2.提高任务:“人物形象分析师”

??(1)任务内容:

???分组选择鲁滨逊在荒岛生活中的某一具体事件(如建造住所、制作工具等),从他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分析其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2)制作人物分析卡片,包括事件描述、相关语句摘抄、人物性格关键词等。

???(3)实施方式:小组合作完成,组内成员分工查找资料、分析讨论,最后共同制作卡片并进行班级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细节分析人物,提高文本解读能力和合作能力。)

3.拓展任务:“生存智慧探究家”

(1)任务内容:让学生从鲁滨逊荒岛生存的经历中,总结他的生存智慧和技能(如利用自然资源、制定生活计划等),并思考这些智慧在现代生活中有哪些可借鉴之处,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探究报告。

(2)实施方式:个人自主完成,教师提供写作框架和示例,如“问题—解决方法—启示”结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三)阅读后:任务升华,迁移应用

1.任务一:“荒岛生存经验分享会”

(1)任务内容:组织班级“荒岛生存经验分享会”,学生以鲁滨逊的身份,结合书中情节和自己的理解,分享在荒岛生存的经验和心得。

(2)实施方式:学生提前准备发言稿,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演讲,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补充。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进一步巩固对作品的理解。)

2.任务二:“续写故事”

??(1)任务内容:假设鲁滨逊回到现代社会,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他回到现代后的生活故事,要求体现鲁滨逊的性格特点和荒岛经历对他的影响。

(2)实施方式:个人独立创作,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推选优秀作品进行班级展示和评价。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文学创作能力,深化对人物和主题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

(1)观察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表现、思考深度等,记录在课堂表现评价表中。

(2)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思维导图、人物分析卡片等阶段性成果,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

(1)对学生的探究报告、续写故事等最终成果进行评分,评价标准包括内容的完整性、创新性、语言表达等。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填写评价量表,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

六、教学资源

1.《鲁滨逊漂流记》原著及相关的影视资料(如动画版、电影版片段)。?

2.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和学生作品。

3.制作任务单、评价量表等学习资料。

七、教学时间安排

本教学设计预计安排6-8课时,包括阅读前1课时、阅读中4-5课时、阅读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