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技科学咨询第1期(总第823期)
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分析及研究
万玛草吉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卫生学校,甘肃甘南747000)
摘要:汉藏民族间的文化差异由两个不同民族的语言词汇结构、地理环境、社会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价
值取向的导向、常用俗语谚语、生活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差异而造成。汉藏翻译要达到助力汉藏文化传播与交融的
目标,就要秉承忠实的原则与通顺的标准。然而,要坚持这种原则与标准,最重要的就是深入了解目标语言背后
的思维方式与语言习惯,尽力消弭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性,打破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壁垒。本文着力分析了这
些影响因素造成文化差异性的原因,并针对实施的优化策略做出一定的阐释。
关键词:汉藏翻译;文化差异;优化策略
藏族作为早在4000多年前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笑,碧玉搔头落水中”,作者通过描述女子想和心上人
繁衍生息的民族,其以独特语言和文字为代表的民族说话但羞于开口时羞涩的神态,以及玉搔头落水的细
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无法蒙尘的光节,委婉又意味无穷地展现男女的相恋。在词汇容量方
泽。其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领域面,受交流方式、地域因素的限制,藏语的词汇量比汉
的成就打破了地域与语言的壁垒,跨越了时间与空间语词汇略逊一筹。藏语的词汇量除了占比重最大的固
的局限,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而藏族文化历久弥新与有词之外,主要通过借词和利用固有词作为语素来构
经久不衰的原因,除了藏族人民呕心沥血的传承与保造新的词汇,借词以汉语言为主,以梵语、蒙语、满语
护之外,还得益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文化的交流与传和英语为辅。而汉语言有相当丰富的词汇量,为适应社
播以语言文字的互相交流为主要渠道,这就使得翻译会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交融,以英语等外来语“汉化”
[1]
成为促成各民族之间跨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翻译作来不断地扩充词汇库。因此,词汇量的差异导致了汉
为各民族人民之间社会交际与心灵沟通的重要工具,藏文化之间不小的差异,需要汉藏翻译从业者熟悉不
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推陈出新起到了重要的桥同语言的语言结构、交流方式、词汇储备等,进行符合
梁作用。汉藏翻译是汉族与藏族人民之间交流沟通的不同民族语言习惯的翻译,减少读者的阅读障碍。
重要保障。基于引起文化差异的各类因素,本文进行了(二)地理环境造成的文化差异
详细分析并对此提出优化汉藏翻译的策略,希望能尽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汉族人口约占
力消弭不同语境中产生的文化差异,让汉藏文化交流全国总人口数的91.11%,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更畅通无阻,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以盆地与平原地区为主要聚居地,主要气候是以夏季
略尽绵薄之力。高温多雨为主要特征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
一、造成汉藏民族间文化差异的因素候。雨热同期的气候优势和利于种植、交通的土地使
(一)语言及词汇结构造成的差异得汉族发展起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男耕女织
汉语言中主语的语态占比重比较大,语言表达效的自然经济。在这种经济方式下所形成的文化环境犹
果的不同由语气及语气助词的变化而产生。汉语言环如辽阔的中原大地兼容并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
境中语言表达方式特别是书面语言的表达方式推崇婉汉族人民将农业经济下人民的勤劳和创造精神发扬光
约含蓄的风格,讲究微言大义,追求余韵悠长,也通过大。而我国藏族人口占比少,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
手势动作与表情动作来传递“尽在不言中”的思想感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以高山连绵不绝、雪峰重叠、
情。藏语言环境则更直抒胸臆,交流方式简单质朴。不地势高峻的地形为主要聚居地区,以日照丰富、气温
同语言的艺术作品更能让人体会到这种差异,如藏族低、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的高原山地气候为主要气候特
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