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听说”课程改革与实践初探.docx
文件大小:45.27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8.3千字
文档摘要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听说”课程改革与实践初探

[摘要]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以最新版《非英语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为指导,云南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听说”课程自2020年9月起,进行了以语言习得为教学目的、以学生学习需求与动因为导向、以“听—记—整合”为教学路径的课程改革与建设,并在改革中辅以相应的语言测试调整。此次自上而下的课程改革在拓展研究生的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意识、学术交流能力及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上有着实际的意义。

[关键词]新形势;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听说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2020年度云南大学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研究生公共英语听说”(XJYZKC202114)

[中图分类号]H319.1;G64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20-0077-05[收稿日期]2022-05-17

2020年8月最新版的《非英语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指出,研究生教育处于高等教育金字塔的顶端,培养的是高素质、创新型、专业化、适应各行各业的高端人才。[1]在当今中国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外语素质和能力,尤其是用外语获取资料、提取信息并进行科研的能力,在对研究生的培养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英语课程对于持续提高研究生的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专业能力、创新精神,对于服务国家的发展战略、经济建设、国防外交、社会民生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上一版的《大纲》颁布于1993年,距今已29年。教育为国家发展服务,各个时期国家发展的特点又具体反映在教育政策与导向中。新《大纲》的颁布意味着中国发展的新时期赋予了此时期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课程新的使命与意义。

云南大学在2017年成为中国首批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2018年跻身于中西部14所“以部为主、部省合建”高校行列。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云南大学近年来综合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较以往有明显提高,公共英语水平普遍较好,这对于“研究生英语听说”课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因此,新形势是双重的,既指新教学《大纲》的颁布,又指“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云南大学。在双重背景的要求下,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教学该如何回应时代的要求?该如何从不同以往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及教师可以做些什么,以达到新的目的?以上均是本课题试图探究的问题。本课题将对自2020年以来云南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听说”课程改革的探究、尝试与反思做出梳理。

一、学生听说能力与教学现状

本课题团队的三名教师2020年秋季学期共承担12个教学班的听力教学任务,教授学生总计670人,占全校2020级学术型研究生听力教学班总人数的1/2,据统计,这些学生入学时六级通过率为40%,四级通过率为49%。2021春季学期团队共教授6个听力班,学生共计150人,占该学期听力教学班级总数的2/3,学生入学时六级通过率为41.4%,四级通过率为48%。2021年秋季学期,共教授12个听力教学班,占全校2021级学术型研究生听力教学班总数的60%,学生入学时六级通过率为42%,四级通过率为50%。从调查情况来看,近两年的研究生英语水平较此前有明显提高,入学时六级通过率均在40%以上。但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处于停滞不前甚至是水平下降的情况。从连续三个学期入学后交谈中也发现,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发展不均衡,其中阅读的能力强于听、说和写的能力。

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听说应用困难问题,即无法跟上音频进度、無法开口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与学术交流等。以往的学习中,普遍以反复做练习题、背单词、逐字翻译等方法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既没有充分意识到听力在练什么,更没思考过是否采取了与之相匹配的训练方法。而且英语课的地位低于专业课,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没有充分意识到在研究生阶段英语的重要性与意义。从学习路径来看,互联网、多媒体的高速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与方式大大发生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模式不再适应当下的需求。多媒体时代信息量暴增,学生的学习理念、方式、节奏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总体来说,学生需求的多样化、获得知识手段的多元化与当下英语听力教学的刻板性、单一性相矛盾;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与其自身预期值相矛盾;教学改革的理想化与应试考试的功利性相矛盾。云南大学研究生院于2021年秋季学期伊始正式取消了学位考,英语学习的应试需求大大降低,促使研究生的英语学习主要服务于学术及科研,这为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实际可能性,而非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可能性探讨。

本次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建设有效学习、学用结合及人文教育为特色的“研究生英语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