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目录
本套资料包括:(8篇优质范文)
1、大学生就业压力研究综述
2、大学生就业压力影响因素的分析
3、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压力分析
4、大学生就业压力主体与高校主体压力辨析
5、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转变分析与对策
6、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就业观变化
7、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其缓解策略
8、新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自我调控
大学生就业压力研究综述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普及本科教育观念的指导下,高校招生规模扩大,与此同时,大学生在毕业时面对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加。围绕着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关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进而大学生就业压力方面的课题研究也成为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之
一。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但是,现有研究存在就业压力概念不明确,就业压力的测量手段较多,影响因素较复杂等问题,本研究对以往研究进行梳理,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含义及其测量
(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含义
通过对以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研究文献的梳理,本研究认为大学生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情境时,在主观上感受到的并且一时无法消除的压迫感、紧张感和焦虑的情绪体验及行为反应方式。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测量
对于就业压力的测量,国内外学者采用的测量方法不尽相同。国外学者多采用一般情境下的量表或问卷,而国内学者则更多地采用就业情境下的量表或问卷对大学生就业压
力进行研究。在进行大学生就业压力研究时,国外学者
Dobson,Metcalfe(1983),Christian,Jeanne和Julie(1992)使用大学生压力量表及问卷来测量大学生就业压力,Blankstein等人(1991)使用自编的“大学生日常烦扰量表”进行研究。国内一些研究者在就业情境下来研究就业压力,例如:李胜强等人(2011)从就业压力的压力源(影响因素)角度编制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量表,由社会环境压力、个人环境压力、时间压力及个人条件压力四个分量表构成。但是,这些学者所编制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量表(问卷)普遍存在过多关注就业压力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的问题,很少考虑就业压力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这样就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研究的片面性,因此,需要编制内容更加全面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量表(问卷),进行更加全面、准确的测量和研究。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
国内外研究表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个体因素和社会或情境因素。个体因素主要是指大学生自身因素,如: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创新意识、个人期望值过高等。例如:郑海涛(2008)的研究表明,影响就业压力的个体自身因素主要有: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就业期望值过高;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在选择职业时盲目跟风;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差,缺乏竞争意识;缺乏自主创业的思想准备和能力。社会或情境因素主要是指国家政策法规的制定、高校的专业
设置、用人单位的就业门槛过高等。例如:周东斌、罗嘉文(2005)等自编《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和《家庭关怀指数问卷》,对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家庭关怀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家庭功能的好坏直接给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和压力应
对带来影响。王德强(2007)林梅等人(2004)等近10位学者在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关系的研究中得出:大学生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所感受到的就业压力越低;大学生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少,所感受到的就业压力越高。有些学者不仅研究了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还研究了影响因素的顺
序。例如:王新馨(2006)研究发现,大学生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于社会或情境因素中的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社会因素排在第一位。舒晓丽(2006)的调查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发现学校就业指导是首要的影响因素。也有学者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就业压力的研究。例如:边玉臣(2008)对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研究,发现维吾尔族大学生更倾向于把外部因素列为首要压力源。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压力受到个体因素和社会或情境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或情境因素的影响大于个体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全面研究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在考虑两种因素的同时,更要关注社会或情境因素对就业压力的作用。
三、研究展望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学者的重
视,并且在测量与评估、影响因素、建议和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者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给予高度重视。
(1)目前大部分就业压力的研究多数都是针对一般压力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