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新人培育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与促进
高俊玲,张安龙,斯汀·范赫尔
(1.陕西科技大学a.前沿科学与技术转移研究院;b.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21;2.根特大学数学模型、统计和生物信息学系,比利时根特9000)
时代新人是紧跟新时代砥砺前行,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取向不断体现的新时代接班人[1]。高等院校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园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其思想的重要阵地。高等教育在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培育时代新人是我国高等院校目前最为重要的现实诉求。进入新时代,通识教育成为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更是提升本科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特别是专业内涵式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2]。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数字化和科技革命浪潮的大背景下,时代新人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我国及世界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何将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有效发挥通识教育的重要作用,培养全面发展和完整的人,以满足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如何拓展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及相互促进的教育理念和实施途径,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多方位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高校教育契合时代新人的培养需要,已成为当前我国乃至全球高等教育共同关注的课题。
通常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3]68-69;通识教育则是着眼于培养具备完备知识结构与完整人格的人,是在专业教育之外赋予人才所具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立场和综合素养[4],二者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共同促进学生成长为具有专业才能和科学素养、理想人格和政治担当、全球视野和历史眼光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新人要有过硬的本领,具备一定的专业才能和科学素养,才能满足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为社会提供服务。目前,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划分专业来组建教育培养体系,据此来培养和输送国家所需的各类人才,学生亦通过学习某一专门领域的知识来形成自己的专长才能,进而获取理想的职业来满足社会不同领域人才的需要[5]。但高等教育的价值不应局限于只让学生学习固定的专业知识,而是要使学生学会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使其建立自我认同感,具有独立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这是时代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时代新人实现个性化发展、具备相应的科学素养的关键[6]。将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贯彻“精专与博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协调及平衡过分实用化和专门化的专业教育[7],是学生从服从、盲信书本知识到接受多元思想,区分、比较及判断多种不同观点,培养独立思考意识和习惯的关键环节;不同学科理念间的关联贯通,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的基础上延伸,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由于时代新人的培育不只是单纯的专业技术训练,且服务于整体素质,故将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实践以专业学习为主要培养途径的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以通识课程为主要培养途径的沟通交流能力、适应能力、组织协调以及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等能力,是时代新人对高校教育的内在要求。
时代新人要有中国灵魂和中国精神,要把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途命运中,要在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个人梦,这是时代新人应该具备的时代责任和政治担当。通识教育将我国贯彻多年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及一专多能、德才兼备的人才教育涵盖其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融入其中;同时也将现代信息文明、世界多元文化以及先进思想中国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将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可以培养出具有理想人格和政治担当的时代新人,其所具备的时代性和科学性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将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国外一流大学的实践内容,也是我国各大学实施人才教育的重要环节[8-9]。时代新人要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只有将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基础概念中,才能使时代新人在拥有过硬专业技能的同时,拥有全球意识,理解世界多元文化,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10]。高校要提高通识教育的站位,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才能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能“仰望星空”的时代新人。
1945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指出“通识教育关系到国家高质量人才的成长”[3]25,此后通识教育逐渐成为国外一流大学的必修科目,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成为欧美名校本科教育的基本形态。我国通识教育思想源远流长,古人认为博学多识就可以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通识教育可产生“通才”。在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