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民族地区高校法学类硕士就业现状及指导策略探究.docx
文件大小:43.14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6.81千字
文档摘要

民族地区高校法学类硕士就业现状及指导策略探究

全玉善王海洋

[摘要]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背景下,我国法律人才特别是应用型法律人才需求缺口巨大。民族地区高校法学类硕士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乡镇、省会城市或副省级等二线城市,存在就业时间跨度较长、就业定位期望值较高、就业单位选择较为单一、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和教育、法学硕士生与法律硕士生就业率相对不平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学生的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均有关系。鉴于此,学生应从自身出发,不断提升个人能力,高校应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提升培养质量,完善法学类硕士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政府应不断规范就业市场秩序,完善就业平台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为构建法治社会提供所需人才。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法学类硕士;就业现状;职业规划

[基金项目]2022年度吉林省高教科研一般课题“民族地区高校法学类硕士就业现状及指导策略探究”(JGJX2022D50);2021年度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思政专项)“以党建为引领加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2021XSZ15)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25-0022-04[收稿日期]2023-03-13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对法治人才特别是应用型法治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多。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张,法学类硕士数量快速增长。然而,前期调查的相关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法律职业仍有诸多空缺,历年法学类硕士就业情况并不理想。本文结合民族地区高校法学类硕士研究生的实际情况,以法学类硕士就业现状及指导策略探究为核心,对民族地区高校法学类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及指导策略的基本現实情况进行了探讨。本研究结果还可为其他高校提升研究生就业教育提供理论支持,也可为研究生群体对自身就业水平的认知和改进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指导策略。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对民族地区高校法学类硕士就业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样本总数216份。笔者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了解民族地区高校法学类硕士就业现状,通过分析就业情况数据,厘清就业存在的现实困难及内在原因,为研究法学类硕士的培养目标和改革以及创新培养方法提供了相应的理论观点;有利于指导毕业生就业,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为法治社会的建设输送更多的人才。

一、民族地区高校法学类硕士就业现状

(一)问卷基本状况

本次问卷调查中女生占43.93%,男生占56.07%。其中法学硕士占53.27%、法学专业毕业的法律硕士占28.04%、非法学专业毕业的法律硕士占18.69%。上述人员中通过全国司法考试的占47.66%,有工作、实习或兼职经历的占94.39%。

(二)就业去向分析

从就业区域分析,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基层城区的占45.79%;在乡镇、省会城市或副省级等二线城市,如长春、长沙、西安、成都等的占44.86%;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中心城市或经济特区的占9.35%;在新疆、西藏、青海等西部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的占5.61%。从就业单位规模分析,人员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其中大型企业人数占35.51%,中型企业人数占35.52%,小型企业人数占18.69%,微型企业人数占10.28%。从就业单位分析,以公务员,如公安、法院、检察院等为首选,从实际数据来看,公务员人数占44.86%,律师行业人数占16.82%,企业法务占8.41%,中学及大学教师占6.54%。

(三)薪资职务状况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从职务层级上分析,高层管理人员占11.21%,中层管理人员占21.5%,专业技术人员占20.56%,基层人员占46.73%;从薪资角度分析,薪资3000~5000元人数占31.84%薪资,5000~7000元人数占39.22%,薪资10000元以上人数占28.94%。

二、法学类硕士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时间跨度较长,影响应届就业指标

从法学类硕士就业时间跨度分析,其中大部分人员会在毕业当年参加国家及地方政府公务员、事业单位的人事招聘考试,此类就业单位招录的人数规模相对较小,而报考人数数量庞大且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招录程序复杂且具有周期性特点,法学类硕士毕业生优先参与竞争此类工作岗位的成功率相对较低,从而影响当年统计的毕业就业率数据。

(二)就业定位期望值较高,就业单位选择性单一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法学类毕业生在就业区域选择时,虽然能较为理智地在一定程度上避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一线城市,但就业地区主要还是集中于中、东、西部较发达的省会城市及二线城市;在就业单位选择上,法学类硕士就业目标仍然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以公、检、法为代表的机关单位与事业单位。

(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