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一、培养目标
工程经济学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工程经济分析、项目管理、投资决策和风险评估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工程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2.具有较强的工程经济分析、项目管理、投资决策和风险评估能力;
3.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工程经济分析和项目管理;
4.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5.能够在工程领域从事项目管理、投资决策、咨询、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
1.学位授予:工程经济学硕士
2.学制:2年
3.授课语言:中文
4.学分要求:总计不少于30学分
三、课程设置
1.必修课程(15学分)
(1)微观经济学(3学分)
(2)宏观经济学(3学分)
(3)工程经济学原理(3学分)
(4)项目管理(3学分)
(5)投资学(3学分)
2.专业选修课程(12学分)
(1)工程经济分析(3学分)
(2)工程项目评估(3学分)
(3)工程咨询实务(3学分)
(4)工程项目融资(3学分)
(5)现代信息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3学分)
3.实践环节(3学分)
(1)工程经济案例分析(1学分)
(2)工程经济研究方法与实践(2学分)
四、教学方式
1.讲授: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讨论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选取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践环节:通过实习、调研等方式,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论文等,占总成绩的30%。
2.考试成绩:包括笔试、口试等,占总成绩的70%。
3.考核成绩评定标准:
(1)优秀:考核成绩达到90分以上,表现突出;
(2)良好:考核成绩达到80-89分,表现较好;
(3)中等:考核成绩达到70-79分,表现一般;
(4)及格:考核成绩达到60-69分,基本达到要求;
(5)不及格:考核成绩低于60分,未达到要求。
六、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选题: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论文题目。
2.学位论文撰写:按照学校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撰写学位论文。
3.学位论文答辩:学生完成学位论文后,进行答辩,由答辩委员会进行评审。
七、毕业与学位授予
1.毕业条件:完成规定学分,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成绩合格。
2.学位授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学校相关规定,授予工程经济学硕士学位。
八、教学管理
1.教学计划:由学院根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课程设置,制定教学计划。
2.教学组织:学院负责组织教学活动,确保教学质量。
3.教学监督:学院设立教学质量监督机构,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
4.教学评价:定期对教学进行评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九、培养保障
1.师资力量: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
2.实践基地:学院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
3.学术交流: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术视野。
4.资源保障:学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包括图书、网络、实验室等。
通过本培养方案的实施,工程经济学硕士毕业生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我国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2篇
一、培养目标
工程经济学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应能够胜任工程项目的经济分析、投资决策、项目管理等工作,为我国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培养规格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熟悉工程项目的经济分析、投资决策、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4)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
2.素质与修养
(1)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勇于探索,敢于担当;
(3)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能够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环境;
(4)具备较强的国际视野,了解国际工程管理和经济形势。
三、课程设置
1.公共课程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