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安顺学院人才引进笔试真题2024 .docx
文件大小:22.11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4.96千字
文档摘要

2024年安顺学院人才引进考试笔试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说明】

1.遵守考场纪律,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公正;

2.请严格按照规定在试卷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编号;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答题;

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请将试题、答题纸和草稿纸放在桌上,待监考人员收取并清点完毕后方可离开考场。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高等学校年经费开支标准主要由谁制定?()。

A.教育部

B.学校举办者

C.学校

D.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答案】:D

2.设立独立设置的学院应符合以下规定:()。

A.专任教师在1000人以上

B.全日制在校学生计划规模在6000人以上

C.有2个国家规定的学科门类为主要学科

D.主要培养专科及专科以上专门人才

【答案】:D

3.毕业生择业期限为(),超过规定期限,必须回学校办理转回原籍择业手续。()

A.无限期B.2年

C.4年D.1年

【答案】:B

4.那些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A.事业单位

B.企业和公民个人

C.政府机构

D.任何组织和个人

【答案】:B

5.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答案】:A

6.班级授课制是针对古代个别教学而提出的,下列关于班级授课制优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B.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C.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D.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答案】:B

7.关于高校教师求实道德品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求实道德品质直接影响高校教师能否承担社会赋予的神圣使命

B.求实道德品质对高校教师能否履行自己的基本职能影响较小

C.高校教师在科研中探索的科学知识是真实的,容不得半点虚伪和浮夸

D.大搞学术腐败是缺乏求实道德品质的表现

【答案】:B

8.普通教育课程又称(),是高等学校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共同课程。

A.公共基础课程

B.技术基础课程

C.专业课程

D.一般基础课程

【答案】:A

9.()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A.教学设计

B.教学监控

C.教学反思

D.教学计划

【答案】:B

10.中国最早实施教授治校理念的高校是()。

A.北京大学

B.清华大学

C.天津大学

D.浙江大学

【答案】:A

11.平时嗓门很大的小强,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声音却很小,老师批评说:“声音这么小,难道你是蚊子吗?”全班学生哄堂大笑,该老师的做法()。

A.合理,有助于鼓励学生主动反思

B.不合理,没有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C.不合理,歧视学生的生理缺陷

D.合理,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答案】:B

12.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民间机构以“大学排行”的方式对高校实施评估,对高校办学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从高等教育评价制度类型上来说,这种评估属于()。

A.政府行政性评价制度

B.社会评价制度

C.高校自我评价制度

D.第三方评价制度

【答案】:D

13.高校教学计划是按照()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高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A.课堂教学目标

B.教育法律法规

C.学科教学目标

D.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答案】:D

14.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教育多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A.教育公平

B.全面发展

C.改革创新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案】:D

15.在着装上,教师应该追求庄重、高雅、整洁、大方,这一点符合以下哪一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A.为人师表

B.爱国守法

C.爱岗敬业

D.关爱学生

【答案】:A

16.幼儿分类时,将“茄子”和“芹菜”放在一起,而将“灯泡”和“领带”归为一类,此时儿童形成的概念是()。

A.具体概念

B.关系概念

C.合取概念

D.抽象概念

【答案】:D

17.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比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强烈的是()。

A.高校学生

B.初中学生

C.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D.高中学生

【答案】:A

18.研究者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高等教育现象进行比较分析,从现象的异同及其联系中认识事物、探索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