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星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导体多短针雷电放散装置
河南星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导体多短针雷电放散装置
风电场35kv结构性能
技术部:薛淑芳
导体多短针雷电放散装置在风电场35kV线路中的结构性能特点如下:
一、结构设计
多短针阵列:装置采用大量极细的放散电极(直径通常≤0.2mm),按菱形或矩形排布,短针间距一般≤5m,形成密集接闪点。这种设计避免了传统单针避雷针的“尖端效应”,可有效分散雷电流,均衡泄流路径,扩大接闪范围。
导体网格:短针间通过导体网格互联,一般采用镀锌圆钢(≥Φ8mm)或铜绞线(截面积≥50mm2),确保雷电流快速分流至多根引下线,减少单路径过载风险。
模块化与轻量化:装置整体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安装和维护。同时,自重小,抗风载能力强(可抵御55米/秒风速),不会对原有杆塔结构造成破坏,特别适用于风电场高空环境。
二、性能特点
高效防雷:
主动电荷中和:多短针结构在电荷积累量较少时即可引发高频、低能量的尖端放电,提前中和电荷,避免电荷在保护目标顶部聚集,从而阻止雷击离子化通道的形成。这种“微放电”模式可将雷击概率降低70%以上。
增加接闪概率:短针阵列形成局部强电场区,引导雷云放电通道定向发展,使接闪概率提升至传统避雷针的1.3倍。
耐腐蚀与长寿命:关键部件采用不锈钢等耐腐蚀材料制造,表面可能进行镀银等处理,确保装置长期稳定运行,减少维护成本,使用寿命可达20年以上。
快速响应与分流:雷击发生时,雷电流通过多根短针同步导入接地系统,利用导体网格实现电流分流,单根引下线承载电流降低至传统方案的1/5,避免单点过载。
等电位面构建:密集短针在被保护物体顶部形成等电位面,削弱周边区域电场强度,使相邻物体雷击风险降低40%,特别适用于风电场内建筑群或设备集群的整体防护。
三、应用优势
降低雷击跳闸率:在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中部署该装置后,可显著降低雷击跳闸次数,减少因雷击导致的停电事故和发电损失。
适应复杂环境:装置适用于高山或近海风电场等复杂环境,其抗风载能力和耐腐蚀性可有效应对极端气候和恶劣环境。
提高系统可靠性:通过减少雷击对设备的破坏风险,提高风电场35kV线路的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