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股市的行业溢出效应》13000字(论文)】 .docx
文件大小:267.14 KB
总页数:2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1.65万字
文档摘要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股市的行业溢出效应

摘要

如今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全球大宗商品交易的金融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的溢出效应变得越来越显著,并且广泛受到关注。我国对于大宗商品的需求逐渐增加,同时提高了其价格波动。因此,商品价格波动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冲击逐渐为投资者们所关注。因此本文着重研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同时以资本市场比较发达的日本的数据作为比较。本文主要研究从均值溢出效应的角度分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与中日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关系。本文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三种指标在85个月间的具体走势和基本情况。然后,构建CRB指数收益率分别和上证指数、日经指数的收益率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进一步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短期正向的均值溢出效应,但长期来看呈现负向影响。相对应的对日本股市则没有显著影响。最后,得出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对我国股市存在溢出效应的结论。

关键词: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股票市场溢出效应VAR模型

目录

摘要 1

一、绪论 3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3

(二)文献综述 3

(三)研究内容 4

二、大宗商品市场与股票市场的理论概述 5

(一)大宗商品市场与中日股市概述 5

1.大宗商品市场 5

2.中国股市与日本股市 5

(二)大宗商品价格与股市的溢出效应 6

三、理论模型简介 7

(一)向量自回归模型 7

(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8

(三)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 8

四、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9

(一)数据处理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9

1.金融指数数据 9

2.描述性统计分析 1

(二)基于VAR模型的溢出效应分析 12

1.单位根检验 12

2.VAR模型的建立 12

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14

4.脉冲响应分析 14

5.方差分解 16

五、研究结论 17

参考文献 19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传统概念中,大宗商品首先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商品属性是主要特征。因此,实体经济的供求平衡关系是大宗商品的价格的决定性因素。然而,如今的大宗商品已不仅只有商品属性,更有日益凸显的金融属性。在很多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也不乏其身影。这是因为近年来大宗商品的交易已有明显的金融化趋势。在亚洲地区,大宗商品的需求量由于中国等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而逐渐增加。不仅是原油,很多其他基础性的大宗商品的需求量的增加同时也提高了的它们的价格波动程度(张志明,李秀英,2022)。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预期增高的发生,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所导致的直接影响之一,它对社会经济将会具有一定负面冲击。在实体经济与股市之间的传导机制的作用下,这种负面冲击会导致股市震荡下跌,即造成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均值溢出效应。另外,大宗商品是各行业发展的基础商品,价格波动的加大会导致生产贸易风险加大,这样的风险更明显地体现在期货市场上。我国期货市场近年来也有显著发展,大宗商品由于其日益显著的金融性,按照这种理论模式进行研究可推导出而逐渐被加入到投资者的金融投资组合中,因此,大宗商品市场与股市的波动性之间会存在相关性,即大宗商品价格对股票市场在波动率方面的溢出效应(李浩然,黄雅婷,2023)。在理论分析中,

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会我国股票市场产生影响,但影响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是未知的。现有研究也大部分关注大宗商品之一的原油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鉴于大宗商品的金融程度不断提高,应进一步调查和研究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因此,本文比较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同时对比亚洲资本市场中相对成熟的日本股市,以便于进行比较。

(二)文献综述

全球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与经济一体化程度逐步提升,在此趋势下,国际金融市场间的溢出效应也更加显著,从而不同程度上加剧了金融市场风险。因此溢出效应的问题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Phoong,Ismai和Sek(2014)通过以马尔可夫链为基础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黄金与股价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黄金价格对股市的有更为显著的正向影响91。孙文博,任婷婷(2011)利用ARCH效应检验发现我国股市和黄金市场之间存在的本期波动可用来解释下一期波动的产生[10]。顾天佑,盛文轩,2017)(2007)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详细分析了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