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市场建设现况及负面影响.pdf
文件大小:169.97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8.62千字
文档摘要

市场建设现况及负面影响

作者:施建石单位:苏盐享人民商场集团公司

一、从辩证分析市场建设现状看忽视交换关系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一是市场发育较快,发展势

头强劲。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市场

建设步人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仅江苏省1997年就形成年成交额超亿元的批

发市场262个,比上年增加31个,其中10亿元以上的增加35个,100亿元以

上的增加1个。二是门类比较齐全,现代化程度较高。除商品市场得到了红红

火火的发展外,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文化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劳

动力市场等各类f产要素市场亦得到了较快发展,初步形成了配套、协调的市

场体系。“八五”期间,仅26内贸系统就投资420.4亿元用于市场建设和硬件

设施的更新改造,使市场建设的现代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三是成效较为显

著。市场建设带动了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不仅开辟了新的就业渠道,提高了

人民生活水平,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而且对国民经济顺利实现“软着

陆”,推动市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也起到

了重要作用。在看到市场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回避市场建设

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不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些问题和不足反过来又制

约了市场建设的步伐,并造成了社会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1.缺乏统筹规则,布局不尽合理。建市场、活流通、兴经济本无可非议。但由

于受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建市场就是建贸易场所思想的误导,片面地认为

只有建大市场才是发展市场经济,于是,一些地方就“乱打乒乓”,各行各业

一齐上,形成了全民经商、全社会大办流通的局面。其中不少市场并非按经济

规律,并非在具备购买力和交通运输等“兴市”条件下办起来的,而是按主观

想象而建的。有的地方已有的商业设施尚未充分利用,便又忙着建大棚、摆地

摊、搞集市贸易及招商场这些低档市场。由于市场体系不健全,现行条块分

割、地区封锁、行业垄断的市场格局,使市场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重新组合十分

困难。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这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最大祸害。

2.盲目贪大求洋,铺摊子不切实际。市场建设一味追求外延扩大再生产,以计

划经济的思想指导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作,对能够进人交换场所的交换物数量

和交换者人数即属交换关系范畴的因素估计不足,天真地认为只要建一个市

场,就会如唐人王建《夜看扬州市》中所云“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

纷”,就能活一方经济。有的地方明知市场建设许多要素先天不足,交换关系

网络尚无踪影,但看到人家建市场又不甘“落后”,便也“只事播种,不问收

获”,根据错误的产业导向也提出“退二进三”,不切实际地瞎跟着提倡发展

“大市场、大流通、大商业”,甚至把市场建不建、多不多、大不大当经济能

否有大发展的“龙头工程”来抓。比如地处偏僻,既非产地亦非销售集散地,

交通、通讯、金融等服务不到位,却也借贷筹资,圈地一哄而上,建市场、铺

1

摊子、上项目。结果规模失控,“摊子”铺下,无法收摊,“项目”上去,骑

虎难下,图一时之快,劳民伤财;花了钱,砌了店铺,有了场所,却招不到客,

有店无市;即使勉强招了一些商,也形不成交易规模,店多客少,“维他命”于

“苦难的历程”,人为地新造了许多“空壳”市场和低效市场。这些“多乎

哉,太多也”的“门庭冷落车马稀”的无“市”之“场”,不但没有壮大经济

规模,而且还给经济发展带来了隐患。现在国有企业遇到的困难,有许多我看

就是由于不看市场、乱上项目造成的。《文学报》1998年3月26日公开了国

务院主要领导的话:“国家每年投产的重大项目,有三分之一从开业之日便亏

损,概因重复建设所致。所以,重复建设又可以成为国有企业走投无路的最重

要的原因。”像郑州二七广场周围、南京新街口一带,一个紧靠一个的大商场

密布群居,本身就埋藏着狮虎相斗的恶性竞争的店址选择,在国外大都市也不

多见。

3.竞争激烈过度,内部监管不够规范。企业没有完全摆脱对政府的依赖关系,

企业投资主体不到位,且职责不清,决策者缺乏投资的自我约束机制和责权利

关系的制约,由此造成竞争性项目拥挤不堪。而且,产业政策不完善,缺乏必

要的配套措施。一方面,新建的大市场日益增多,另一方面,小门点每日都有

新增。下岗职工去种地办厂搞一、二产业的不多,大多是开个小门市、摆个地

摊,分流的都是商业饭。由于受市场建设过度的冲击,加之组织化程度和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