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乐园》教案-2024-2025学年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探索乐园》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特色内容,其打破传统知识传授模式,以趣味性、探究性为核心,聚焦于数学规律的探索与发现。教材内容通常围绕图形规律、数字规律展开,例如图形的颜色交替、形状排列,数字的大小变化、间隔增减等。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排列、游戏场景等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其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这些内容不仅是对学生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与拓展,更为后续学习复杂的数学规律、代数思维奠定基础。同时,教材注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体验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观察并发现图形排列、数字排列中的简单规律,理解规律的重复性和周期性特点。
掌握根据已知规律进行推理、补全或延续排列的方法,能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填写数字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操作等活动,经历探索规律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在合作交流中,学会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倾听他人的观点,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逐步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感受数学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排列的简单规律。
帮助学生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根据规律进行推理和应用的方法。
2.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能够从复杂的情境中准确提炼出规律,尤其是对于数字规律中较隐蔽的变化模式(如间隔变化、倍数变化等)的发现与理解。
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举一反三,在新情境中自主探索规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与规律探索相关的动画情境(如神秘的规律城堡、有趣的动物排队等)、图形和数字规律的动态演示、练习题等内容。
教具:不同颜色、形状的磁性卡片(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红、黄、蓝等颜色)、数字卡片(1-20)、彩色粉笔、计数器模型。
制作课堂活动卡片,设计图形规律拼图、数字规律填空等多样化的探究任务。
2.学生准备
学具:每人准备一套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卡片(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纸片,红、黄、蓝彩纸剪成的图形)、彩色铅笔、练习本。
提前观察生活中具有规律的现象(如地砖花纹、栅栏间隔等),并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一段动画:在一个神秘的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聚会,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着准备入场。小兔子、小猴子、小兔子、小猴子依次排队;红色气球、蓝色气球、红色气球、蓝色气球交替悬挂。教师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动画,小动物们排队和气球悬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像这样按照一定顺序重复出现的现象,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索的规律。欢迎大家来到《探索乐园》!”(板书课题:探索乐园)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的存在,为后续深入探索规律做好铺垫,同时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探究新知
1.探索图形规律
观察发现:教师在黑板上用磁性卡片摆出一组图形:□△○□△○□△,提问:“同学们,看看黑板上的图形,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先自己仔细观察,然后和同桌说一说。”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汇报总结:邀请学生上台指出规律,学生可能会说:“这些图形是按照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这样的顺序一直重复排列的。”教师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描述规律:“这组图形是以□△○为一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板书:图形规律-按组重复)
动手操作: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卡片,说:“现在请大家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卡片创造出一组有规律的图形排列。”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之后,邀请小组代表展示作品,并介绍所创造的规律,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描述、操作图形,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图形排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图形规律的理解,同时感受规律的多样性。
2.探索数字规律
情境引入:教师展示多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