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结合
摘要:情境化教学作为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教学模式,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识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往往存在一定的枯燥性。而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够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汉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情境教学法;策略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基础教育的全面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也迎来了改革与优化的契机。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开拓了新的路径。对于识字教学而言,情境化教学课堂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因此,有必要对情境化教学的多种应用方式展开研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推动识字教学更高效地实施。
一、情境化课堂教学的内涵剖析
情境化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故事背景,在该背景中设置具有特定情绪色彩和性格特点的人物,依据课文描绘的情境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使学生仿若置身其中。学生通过真切的感受来学习课本内容,沉浸于学习情境,受外部环境的刺激,对知识的理解会随着课文情节的变化而深化。这种教学方式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能使学生的思维保持活跃状态,更易于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通过学生对情境的融入实现教学目标。
二、情境化教学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困境
情境化教学在识字教学的应用过程中,主要存在应用方式不合理和应用形式单一这两个问题。
应用方式不合理,指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特征和审美偏好。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情境往往反映的是个人的审美和思维价值取向,然而教师与学生在思维方式、社会阅历上存在差异,教师认可的情境未必能得到全体学生的喜爱。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对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
应用形式单一,表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通过口述构建学习情境,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想象力在脑海中创设情境。这种创设方式较为原始和简单,无法充分发挥情境创设的作用,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课堂知识的兴趣。
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运用游戏化情境教学模式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游戏充满兴趣。教师可依据这一特点,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采用游戏化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开火车”“玩字卡”“摘果子”等学生熟悉的游戏。在讲解《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由于这篇课文生僻字较多,教师可利用“玩字卡”游戏开展汉字教学。课前,教师引导小学生通读全文,并让学生两两结成学习小组,利用文章中的汉字,一位学生读出某个汉字,另一位学生则找出能与之组成新汉字的字。或者采用“开火车”游戏,教师举起偏旁部首,让每位小学生依据课文中的汉字,想出不同的汉字。若有学生想不出来导致游戏中断,需表演才艺作为惩罚。这种具有竞争性的教学方式,能有效促使小学生记忆和运用更多汉字。
(二)创设语言运用情境
教师若要创设优质的语言运用情境,需立足教学实际,明确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富有教学智慧的教师,在制定解决方案时,会适度融入教育的趣味性和规律性。
构建语言运用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经验与教材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促进思维发展,还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字词含义,学会运用字词造句,并在日常对话中灵活运用,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在《雷雨》的教学中,教师准备好雷雨的音频和视频,借助丰富的教学课件构建情境化教学课堂。引导学生观察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倾听相应的声音,激发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欲望,增强学生识字的内在动力,使学生主动学习生字。在学习“扑”字时,学生已知“扌”旁的字多与动作相关,在了解字音、字义后,同桌之间可开展你问我答活动。如甲问:“起火了应该怎么办?”乙答:“小火用湿布扑灭。”通过这样的互动,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创设生活情境,整合教学资源
依据生活情境教育理念,教师应优化课程设置,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创新教学方式,构建全新的教学体系。生活即教育,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汉字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对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有助于高效利用生活资源。教师应将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助力学生学习识字,并引导学生将汉字运用到生活中,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
在学习《雾在哪里》时,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在他们眼中雾是什么样的,雾把什么藏了起来,藏起来后的景色有何变化。通过这些问题,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教师还可让学生用相关汉字造句或说一句话,巩固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汉字的含义,有效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四)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从小学阶段学生汉字学习的整体情况来看,学生学习新汉字时往往花费时间较少,但课后容易遗忘或混淆。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教授新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