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桂枝香 金陵怀古》学习任务单(附练习+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df
文件大小:2.01 M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4.7千字
文档摘要

《桂枝香?金陵怀古》学习任务单(附练习+答案)

题目解读

桂枝香:词牌名,桂枝香”这个词牌的特点是音韵和谐,节奏明快,适合表达较为

深、激昂或感慨的情感。

金陵:金陵是现在的江苏南京,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都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遗产和众多的历史故事,是古代文人墨客常用来抒发怀古之情的典型题材。

怀古:则表明作者通过对金陵过去的历史事件、人物、古迹等的回忆和联想,来表达

自己对历史的思考、感慨和对现实的某种寄托。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县(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中

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熙宁二年(1069年),升任参知政事,主

持变法,次年拜相,大力推行改革,并积极促成熙河开边。变法初期,神宗对王安石言听

计从。然而在新法实施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导致反对者声势颇大,且变法派内部也出现

分裂。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被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因君臣间在

变法上的分歧而罢相,出判江宁。累封为荆国公。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

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

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他的散

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深

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虽不多而风格

高峻。有《临川集》等著作存世。今人辑有《王安石全集》O

背简介

此词可能是王安石出任江宁(今江苏南京)知府时所作。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

王安石第一次出知江宁府,写有不少咏史吊古之作;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之后王安石

被罢相,第二次出知江宁府。这首词当作于这两个时段的其中之一。

金陵为六朝古都所在。从三国时期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

此建都。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市廛栉比,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在地理上,

金陵素称虎踞龙盘,雄伟多姿。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白纵

横交错。秦淮河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玄武湖、莫愁湖恰似两颗明珠镶嵌在市区的左右两

侧。王安石正是面对这样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怀古而思今,写下了

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词。

知识链接

1?金陵

南京的古称,历史上东吴、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相继在此建都,所以词中

称其为“故国〃。这里曾是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

文化遗产,是古代文人墨客常用来抒发怀古之情的典型题材。

2.《后庭》

陈后主在位期间,生活奢靡,不理朝政,整日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其中《玉

树后庭花》最为著名。其歌词内容多为赞美嫔妃们的美丽容颜和奢华生活,风格柔靡绮丽。

后来,隋军南下,陈朝灭亡,这首曲子也被后人视为陈朝灭亡的象征,成为亡国之音。

整体感知

《六国论》开篇即亮明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一中心论点,

接着从赂秦而力亏〃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两个层面展开论证。文中列举韩、魏、楚割

地赂秦致使实力削弱终至灭亡的实例,论证〃赂秦而力亏〃:以齐、燕、赵因失强援而相

继败亡,阐明〃不赂者以赂者丧O苏洵借剖析六国灭亡缘由,实则是借古讽今,针碇北

宋对辽、西夏的屈辱求和政策,劝诫统治者汲取教训,莫重蹈六国覆辙。

内容分析

L读这首词,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学生概括上阕和下阕的内容。

【解析】词的上阕写词人登临送目所见的金陵秋景。词人通过对长江、翠峰、

船只、残阳、酒旗、彩舟、白鹭等意象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壮丽山河图。

词的下阕怀古、抒情。借凭吊六朝遗迹,讽喻当朝统治者不知吸取历史教训,

表达了词人的忧国之情。

2你.认为本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解析】〃叹〃。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通过描写金陵壮丽的景色,引发词

人怀古伤今之情。

手法签赏

1.借抒情,情交融

词的上阕描绘了金陵的壮丽秋景,〃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干里澄江似

练,翠峰如簇〃,作者通过对澄江、翠峰等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出金陵的雄

伟壮观。然而,在这美景之中,作者却融入了自己的感慨,叹门外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