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届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文件大小:135.96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1.04万字
文档摘要

第PAGE页,共NUMPAGES页

高考总复习课堂测评·历史

模拟仿真信息卷

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距今约7000-6000年的山东北辛文化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其中最多的是石器。这可以证实,当时该地区()

石器生产工具

石斧、石铲、石刀、石镰、石磨盘、石磨棒等。数量最多的是石斧,用于砍伐树木或开垦土地。其次是石铲,安柄后主要用作翻土

其他生产工具

骨器、角器、蚌器等,其中翻松土地的鹿角锄、点播作物的蚌铲、收割庄稼的蚌镰较多

加工粮食的工具

加工粮食的工具有石磨盘、磨棒、磨饼,不仅能脱粒,还能磨面粉

A.文明发展程度领先于全国B.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

C.最早培育了粮食作物水稻D.人们过着群居采集的生活

2.下表为西汉《蛮夷律》的部分条文。这些条文旨在()

每户“蛮夷”仅按二人缴纳赋税(汉人按每户纳税人数缴纳赋税)

不让蛮夷人戍边,有罪当戍边的,令在当地戍守

蛮夷邑人以户数受田,平田,每户一顷半;山田,每户二顷半。阪险不可豤(垦)者,勿以为数

A.消除民族矛盾B.发展边疆经济

C.推广汉族文化D.稳定边疆统治

3.“江南”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其发展大致经历了“长江时代(317-589年)”“运河时代(605-907年)”“钱塘江时代(1127-1276年)”和“太湖时代(1368-1840年)”四个时期的历史流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国家的统一是推动江南地区各时期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

B.“烟花三月下扬州”描绘的是元朝大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

C.江南的时代变迁反映了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及强化的趋势

D.少数民族的内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和技术

4.元朝初期,官方使用三种文字:蒙古语、汉语、波斯语。蒙古语是帝师八思巴在吐蕃字基础上新造的八思巴蒙古字。早在1269年,忽必烈就降诏:“凡有玺书颁降者,并用蒙古新字,仍(各)以其国字副之。”忽必烈强调用八思巴蒙古字“译写一切文字”。忽必烈重视八思巴蒙古字的使用旨在()

A.确保蒙藏地区的特殊地位B.加速蒙汉民族间的交融

C.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D.维护蒙古族的主体地位

5.嘉靖中期,俞大猷因倭乱向提督浙闽海防军务朱纨建议在漳州府实行保甲法,“必责巡海道来驻漳州,令能干府官一员亲诣沿海乡村挨门报丁。······一家为非,罪连一甲,一甲为非,罪连一乡;一甲有难,一乡救之,一乡有难,邻乡救之”。这反映出当时()

A.东南沿海治安形势严峻B.基层治理与社会秩序混乱

C.士人海防意识开始增强D.朝贡体系主导地位受冲击

6.下框内容节选自1896年徐树兰、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创办的农务会“试办章程”。这表明该会致力于()

本会应办之事,日立农报、译农书,日延农师、开学堂,曰储售嘉种,曰试种,日制肥料及防虫药、制农具,曰赛会,曰垦荒。

A.践行实业救国思潮B.推广新式生产技术

C.落实政府的新政举措D.推动小农经济的振兴

7.下图为1911年描绘负责军事布防的第八镇统制张彪临阵脱逃的漫画《张彪逃难图》。漫画中的张彪逃跑时涕泗交加,边跑边念“菩萨保佑”。该漫画反映了()

A.国内民族矛盾上升B.革命形势日益严峻

C.民主共和根基不牢D.清王朝统治的没落

8.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出版的小学教科书具体规定了儿童洗手的教学步骤,便于记忆的“吃饭前,洗洗手”“吃饭后,漱漱口”等类似语句在课本中随处可见。该教科书的出版旨在()

A.促进民主思想传播B.培育公共卫生观念

C.保障儿童基本权益D.提升公民科学水平

9.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期部分大事记。这一系列活动表明当时中国()

时间

事件

1950年

中苏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中苏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

1953年

进行抗美援朝战争,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1954年

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

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1964年

与法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法国成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