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试题
历史
本试卷共8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公认为,任人是否得当关系到国家命运,因此,任用的人必须具备“嗣前人,恭明德”的品质。周公将选人标准概括为“宅乃事,宅乃牧,宅乃准”,即从实际的政务、理民、执法三方面来考察所用之人。这些观点()
A.反映出早期民本思想萌发 B.蕴含着一定的政治理性色彩
C.表明西周用人制度趋于完备 D.打破了贵族把持政权的局面
2.下图所示为汉代不同时期察举人才地域分布情况(据东汉十三州统计)。这可以用来研究当时()
A.儒学思想影响国家治理能力的情况 B.察举制下选拔人才的公平公正状况
C.政治经济水平影响文化发展的程度 D.政府选拔任用官员运行机制的变化
3.十六国时期,在北方气候严寒、不宜植桑的情况下,辽东鲜卑族建立的前燕政权慕容廆不惜绕道浮海,到江南求借桑种并大规模在本国种植;与此同时,与前燕历代君主抗衡的后赵,其境内也出现了种桑活动,桑树甚至被移至宫廷禁苑,命名为“桑梓苑”。这可以用来说明()
A.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效显著 B.前燕认同东晋政权为华夏正统
C.经贸往来推动了物种交流 D.北方民族社会文明转型动向
4.武则天时期,开始启用一些地位低下的学士起草诏书;唐玄宗时正式设置翰林院负责部分诏书的起草工作;唐宣宗时成立枢密院负责传宣诏令,如枢密使认为诏令不妥,可用黄纸书写意见,贴于诏令之后,称为“贴黄”。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A.三省六部荡然无存 B.门阀士族遭到打击
C.中枢机构逐渐变迁 D.文官地位得到提升
5.《泰西水法》是西方传教士和徐光启译著介绍西方水利技术的书籍。清初学者评价其说:“从来挈水用桔槔等法,皆以器用,滞而多劳,必物重与用力相等。近西来诸水法,大抵以气为之权舆焉。虽用器具,不过以为束水导引之具,不全恃也,力省功多。”这体现出清初学者()
A.倡导西学中源 B.鼓励西学东渐 C.力图会通中西 D.推崇格物致知
6.造成图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奴隶贸易的猖獗 B.世界一体化的形成
C.帝国主义的强制 D.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7.《马关条约》签署后,光绪皇帝昭告天下:“嗣后我君臣上下,惟当坚苦一心,痛除积弊,于练兵、筹饷两大端,尽力研求,详筹兴革,勿存懈志,勿骛虚名,勿忽远图,勿沿故习,务期事事核实,以收自强之效。朕于中外臣工有厚望焉。”由此可见()
A.维新变法的序幕已经拉开 B.清政府并未认识到甲午战败的根源
C.统治者注重引入新式武器 D.清廷内部政治派别的争斗有所收敛
8.下图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一幅宣传画。由此可知()
A.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B.日本法西斯已经穷途末路
C.中国共产党注重开展廉政建设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9.下表所示为1952年与解放前最高年份相比新中国部分产品的产量增幅。这一变化()
产品
增幅/%
产品
增幅/%
钢
146.3
金属切削床
253.7
原煤
106.5
纱
147.4
发电量
121.0
布
137.3
原油
136.3
糖
110.0
水泥
124.9
A.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新生政权的认同
B.反映出我国集中发展重工业的决心
C.说明新中国的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建立
D.凸显出良好国际环境对经济的促进
10.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共300件;法律服务机构达到75.4万个,专业法律服务人员399.7万人,建成59万余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共有人民陪审员32.7万余人,人民监督员2.5万人。这表明我国()
A.司法体系趋于完备 B.立法成果较为显著 C.法治建设成就巨大 D.法律制度不断健全
11.约公元前2800年,苏美尔文明进入全盛时代,城邦国家林立。这些城邦所在城市以神庙为中心,也有王宫建筑,周围建城墙。城邦的王被称为卢伽尔、恩或恩西,其权力受贵族会议和民众会的限制。这反映出此时期的苏美尔文明()
A.宗教迷信色彩浓厚 B.社会组织能力得到增强
C.深受雅典文明影响 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