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 第五章 4抛体运动的规律 教案2.docx
文件大小:358.88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7.13千字
文档摘要

优秀教案系列

第PAGE1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第4节抛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知道抛体运动的受力特点,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对平抛运动进行理论分析。

2.理解平抛运动的规律,知道轨迹是抛物线,会计算平抛运动的速度及位移,体验物理观念建立的过程。

3.经历平抛运动的规律的探究过程,认识“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等效替换”等重要的物理思想,并能够用来研究一般的抛体运动。

4.具有运用平抛运动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平抛运动的普遍性,体会物理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分析推理平抛运动的速度和位移规律。

2.应用平抛运动的速度和位移规律解决问题。

难点:应用平抛运动规律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图解法、讲授法、讨论法、类比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相关视频、PPT课件、学案等

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评价维度

一、课前准备

[温故知新]

1.什么叫抛体运动?抛体运动理想化了什么条件(忽略了什么因素)?

2.按照抛体运动抛出时的初速度方向来对抛体运动分类,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的一般叫作平抛运动;初速度不沿水平方向的(斜向上或者斜向下)一般叫作斜抛运动。

3.将一个小球水平抛出,忽略空气阻力,这个小球在运动过程中:

(1)受力特征: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2)运动特征:水平方向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

建立准确的物理观念。

能否对由简单到复杂的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并作出解释。

二、课堂引入

[情境引入]在排球比赛中,你是否曾为排球下网或者出界而感到惋惜?

[视频展示]播放有关排球比赛的视频。

[教师引导]仔细观察视频,你会发现排球的运动是一般的抛体运动,有时还会是平抛运动。

[提出问题]如果运动员沿水平方向击球,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要使排球既能过网,又不出界,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何估算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学生思考]……

[教师总结]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平抛运动的特点,本节我们将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对抛体运动的规律作进一步分析。

[教师板书]5.4抛体运动的规律

板书呈现课题,配合课件使用,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过程,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科学推理平抛运动的速度

[情境设问]1.如何建立坐标系和坐标原点?

[教师示范]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以击球点为原点,以初速度v0的方向为x轴方向,竖直向下的方向为y轴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情境设问]2.排球水平抛出后水平和竖直方向受力情况分别是怎样的?加速度如何?两个方向上各做什么运动?

[学生回答]排球在水平方向不受力,故在x方向的加速度是0,排球以速度v0飞出,所以它将保持v0不变,与时间t无关,即做匀速直线运动。排球在y方向只受重力,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g,在y方向的初分速度是0,所以y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评价维度

三、科学推理平抛运动的速度

[提出问题]如果以击球位置为坐标原点,水平向右及竖直向下为两个坐标轴的正方向,你能写出两个方向的速度表达式吗?合速度如何表述呢?

[讨论交流]根据两个分运动方向的受力特点以及合矢量与分矢量的关系可知,速度矢量v和它的两个分矢量vx、vy,所以有水平分速度vx=v0

竖直分速度vy=gt

根据勾股定理有

v=v

[师生总结]

①对小球进行运动和受力分析。

②建立坐标系。

③分析小球在不同方向的加速度和初速度。

④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应用运动学公式得出运动速度。

⑤对分运动进行合成得到结果。

⑥对结果是否合理进行论证。

[教师板书]平抛运动的速度规律

速度大小v=v

速度的方向tanθ=v

【例题1】将一个物体以10m/s的速度从10m的高度水平抛出,落地时它的速度方向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是多少?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例题分析:

[问题情境]1.物体受什么力?受力方向和初速度方向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物体只受重力,垂直关系。

[问题情境]2.根据题目条件,应如何建立坐标系?

[学生回答]以抛出时物体的位置O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轴沿初速度方向,y轴竖直向下。

[问题情境]3.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和初速度是多大?

[学生回答]物体加速度的水平分量为0,水平分速度是v0=10m/s;在竖直方向加速度为g,初速度的竖直分量为0。

[问题情境]4.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