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系列
第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第1章走近细胞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绪论课的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研究细胞、学习细胞知识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然而,关于细胞的内容,大多是微观的、抽象的,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何使学生产生学习必修1模块、甚至整个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章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必修1模块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主线来展开教学内容的,后续各章依次讲述了这一基本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变化等,因此,本章既是后续各章的基础,又具有统领本模块的作用。
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涉及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生命系统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让学生初步了解到生命科学的研究是从这些层次上展开和深入的,而细胞是其他生命系统层次的基础,是基本的生命系统,其次还包含细胞学说的内容及建立过程。本节以讨论课的形式组织教学,通过让学生阅读、观察教材提供的事例进行分析、讨论,形成如下观点或思想: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查阅细胞学说的建立等生物学史资料和生物科学前沿资料,作为一个“系统”要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及内部要发生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掌握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包括细胞的多样性、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能亲身感悟不同的生物细胞其形态千差万别,但它们却有共性,进一步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同时,让学生重温初中学过的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临时装片的制作。通过对图片的观察、比较,总结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本章两节在内容的选取上体现了连贯性、层次性、递进性的原则,在认识上体现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原则。围绕着走近细胞,第1节通过生活实例及回忆初中已学过的知识来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而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知识,则是从微观到宏观引领学生走近细胞的基础。通过观察细胞获取感性认识,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进行理性比较,认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通过对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的资料分析,认识细胞的统一性。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本章教材涉及较多的初中知识,学生学完初中的生物课后,已经具有比较丰富的细胞知识,例如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内发生的一些化学反应的知识,还有建立在细胞基础之上的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学生在初中学过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本节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加入了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层次,既起到了连贯作用,又使学生全面了解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从微观到宏观,让学生初步了解构成生命系统结构的层次性,从最小的细胞开始,到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高中生物就是从这些层次上展开和深入的。尽管生命系统复杂多样,大小不同,但它们层层相依,都离不开细胞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然而,由于初中所学的相关知识与高中将要学习的知识时间相隔较长,大多数内容已经遗忘,这给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增加了难度。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胞学说的要点和意义。
(2)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1)细胞学说的意义。
(2)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第1课时探讨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课时
第2课时探讨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课时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科学思维:了解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及内容。
2.生命观念:理解并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阐明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3.科学探究:举例说出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评价目标
1.通过对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理解,说出科学发现的基本特点。
2.通过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理解,阐明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细胞学说的要点及其意义。
2.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难点:细胞学说的意义
教学方法
1.播放克隆技术视频,引发学生进行细胞研究价值的讨论。借助科学家威尔逊的名言走近细胞,开启高中生物学的学习。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本节的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系统地理解这几个层次。在学习这些结构层次时,教师可以对各个层次的名词适当进行解释,以利于学生全面理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和多样性。对种群和群落的概念,要通过实例辨析来帮助学生理解。
3.采用直观教学法、讲述法、讨论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制作好相应的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