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四单元 13宇宙的边疆 教案1.docx
文件大小:134.76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3.92千字
文档摘要

优秀教案系列

第PAGE1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13宇宙的边疆

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熟读文章,学会从文中筛选重要信息,了解宇宙的知识。

2.掌握解说词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说明层次与说明顺序。

3.品味语言,明确其中议论与抒情的作用。

4.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培养勇于探索、发现真理的精神。

评价目标

学会从文中筛选重要信息,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解说词的特点,体味本文语言特色,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解说词的特点,品味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

难点: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布置预习作业,安排学生自读。

教学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宇宙星空影像。)

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地球之外有生命吗?到底有没有外星人?这些疑问将等待着我们人类用智慧去不懈探索。今天就让我们先随卡尔·萨根一起去领略宇宙的魅力。

【讲授新课】

活动一:理清结构,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

题记:用名人名言提示主旨。

(1)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第1—4段)

(2)介绍探索宇宙的尺度“光年”及宇宙的整体。(第5—6段)

(3)介绍星系。(第7—11段)

(4)介绍恒星。(第12—14段)

(5)介绍太阳系和行星。(第15—16段)

(6)回归人类的家园——地球。(第17—18段)

2.本文是一篇解说词,解说词也是一种说明文体,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谈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解说词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寸空间到小尺寸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用空间顺序:宇宙→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地球。

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

(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2)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在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了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自己命运的热情。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活动二: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1.文章标题为《宇宙的边疆》,宇宙有边疆吗?宇宙有中心吗?

讨论明确:

所谓边疆、中心都是在宇宙探索已知范围之内,未来还要我们这一代继续探索,那么边疆、中心也会随之变化。

2.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宇宙与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迸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3.本文是一篇解说词,属于说明文文体,却运用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明确:课文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发的自己的思想感情。文中有大量的议论和抒情,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有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1033,在1之后接33个0)。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

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文字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和宇宙以及人类探索宇宙意义的认识,这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可以更好地感染观众,激发观众对宇宙的兴趣,展示作者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

活动三:读写互动,拓展应用

1.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