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福建省南安一中2025届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科试卷含答案.docx
文件大小:79.7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1.93万字
文档摘要

第PAGE

第PAGE1页共NUMPAGES3页

南安一中2025届(行知级)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科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保持答题卡纸面清洁,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74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2022年1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国家文化公园的数量从4个增加到5个。无论是长城、大运河,抑或长征、黄河,乃至长江,都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承载着深层文化记忆的符号。

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它是一条波澜不惊的命脉之河、文脉之河——它在沉默无私付出中,孕育着沿线土地;在引动交流融合中,汇通着南北人文。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之一,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核与历史文化价值。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伟大长征是中华民族的不朽史诗。中国工农红军转战大半个中国,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播着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习近平总书记说,长征的胜利,靠的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长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同黄河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通观中华文明发展史,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流域人杰地灵,陶冶历代思想精英,涌现无数风流人物。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今天仍然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的凝聚力源于对传统的保护,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发展。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文化和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有了新的要求。展示最有辨识度、生命力和传播力的文化景观,有利于体现文物保护、资源利用和文化传承的统一。随着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和长江五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逐步开始,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凝结在共同记忆里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以国家文化公园为载体展现出永恒的魅力。

(摘编自《〈国家文化公园40讲)前言》)

材料二:

《凤凰涅槃》是郭沫若创作的一首长篇抒情叙事诗,发表于1920年,是现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诗篇。它以凤凰的传说为素材,借助凤凰集火自焚、从烈焰中新生的神话传说,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之情,暗喻只有彻底破坏旧的社会体制和旧的封建思想才能营造一个全新的光明新世界。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到达陕北,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四路红军长征出发时总数约20.6万人,长征结束时仅剩下约5.7万人,加上沿途扩充的2万多人,实际损失约3/4。伟大长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