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3必修二历史教案.pdf
文件大小:233.41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1.21万字
文档摘要

必修二历史教案5篇

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情模拟等,让学生

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修二历史教案,如果大

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2023必修二历史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教材,客观描述隋唐统一的过程,了解隋朝时期的成就建

树。

2、通过展示史料并进行小组讨论隋朝大运河的历史意义,提高分析归纳能力,养

成“论从史出”的意识。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隋唐的.统一有利于政治经济的发展,从而加深对国家统

一的重要性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隋朝灭亡的原因。

【难点】

隋朝大运河开通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唐朝诗人__的《汴河怀古》,并提出问题:此诗中的“河”指的是什么

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此河指的是隋朝时期开通的大运河。

教师追问: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此运河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建成

的?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隋统一的过程

教师讲述:我们都知道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混乱的时期,国家长期处于__状态。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那是谁结束了这一局面,又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杨坚即隋文帝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近400年的__局面。

教师强调:隋朝的统一结束了__局面,为后来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二)隋朝的各项建设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正文第二段,提问:隋朝建立后都有哪些成就?

学生分析总结:隋朝时期在长安、洛阳设粮仓;隋炀帝时期修建洛阳城和大运河。

教师总结:隋朝初期建设颇多,其中大运河最为。

教师展示《隋唐大运河示意图》并让学生思考: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都流经哪些地

方,沟通了哪些水系?

学生回答: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连接了海河、

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分成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

教师展示史料,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提问:修建这条大运河有什么好处呢?

小组代表回答:隋朝开通大运河能够加强南北方的政治经济联系,巩固国家统一。

教师总结:运河的开通能够沟通南北方经济交流,大运河沿岸的城市也有所发展,

从而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同时也为我们也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

教师在多媒体展示史料并设问:结合课前展示《汴河怀古》中所说“尽道隋亡为此

河”,想一想隋朝的灭亡和大运河的开通有关么?

学生回答:有一定关系,修建大运河时劳民伤财,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并激增不满,

最后发生起义。

教师补充总结:除此之外,隋炀帝还频频发动战争,种种行为导致社会生产下降,

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导致大规模起义。

(三)唐朝统一

教师播放电视剧《隋唐英雄传》片段提问:隋炀帝最后的下场是什么,又是谁取而

代之统一全国的?

学生总结: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贵族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为唐

高祖,后来唐军消灭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教师追问:唐朝统一全国有何意义?

学生回答:稳定政局,为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做好铺垫。

教师总结:唐统一后给后面几次唐朝盛世提供了良好的环,足以使得唐朝在古代

成为盛极一时的繁荣强国。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结合板书,带领学生系统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

2、作业:课下收集隋朝相关资料,下节课谈谈是如何看待隋炀帝的。

2023必修二历史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波兰巨变、两德统一的过程;掌握苏联解体的过程,探讨东

欧巨变、苏联解体的实质和原因;理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具体内容,探讨在此趋势

下过国际关系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资料、历史图片,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通

过合作探究,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思路引领,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

本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价值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运动虽然遭受挫折,但并不意味着

失败,它是前进道路上的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难点:两级格局解体的原因,以及多极化趋势下和平与动荡的国际关系出现的原

因。

三.教学设计:

导入: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设问】东欧剧变(1)什么变了?——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