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版与2011年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人体生理与健康”学习主题的比较分析及教学启示
黄飘平严秋萍马丽娜胡位荣*
(1.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06)(2.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广东广州510250)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以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主旨,对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进行顶层设计,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和组织形式,在继承《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因此,对《2011年版课标》与《2022年版课标》中的“人体生理与健康”学习主题的栏目编排、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提示这四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并对《2022年版课标》新增的“情景素材建议”进行阐释,以期为从事中学生物学的一线教师提供课堂教学参考建议。
《2022年版课标》与《2011年版课标》课程内容栏目编排变化见表1。
表1《2022年版课标》与《2011年版课标》的课程内容栏目变化
由表1可知,《2022年版课标》相较于《2011年版课标》,在课程内容栏目编排上,将《2011年版课标》的“重要概念”优化充实为“内容要求”;将“具体内容和活动建议”拆分,其中“具体内容”对应“学业要求”;将“教学策略建议”和“活动建议”合并,同时增加“情景素材建议”,由这三部分组成“教学提示”。《2022年版课标》通过栏目的充实和拆分,使得课程标准中的栏目结构更合理、条理更清晰,包含了该主题“为什么教和学”的目的价值、“教和学什么”的内容、“教和学到什么层次”的结果水平和“怎么教和学”的建议。
《2022年版课标》中的“人体生理与健康”是对《2011年版课标》“生物圈中的人”和“健康地生活”这两个学习主题的整合。在《2022年版课标》的“人体生理与健康”学习主题中,选取了“人体的营养”“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的呼吸”“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5部分的内容,围绕着“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大概念展开;选取“传染病和免疫”和“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这两部分的内容,围绕着“人体健康受传染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及外部伤害的威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医疗措施是健康的重要保障”大概念展开。其中,“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增加了原“健康地生活”学习主题中有关青春期生理和保健的内容,原“生物圈中的人”学习主题中有关“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的内容分散到“生物与环境”和“遗传与进化”这两个学习主题。《2022年版课标》“人体生理与健康”由《2011年版课标》的两个学习主题合并而成,在内容上更加接近法国《生命科学与地球科学教学大纲》的“人体与健康”主题。
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2022年版课标》“人体生理与健康”的相关内容进行解构与重组,精选并呈现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内容,突出重点,体现综合化。以“少而精”为设计原则建构的学习主题内容具有以下优点:
(1)学习主题内容精简化,避免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等,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应的生物学概念,实现减负提质。
(2)学习主题内容系统化,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系统设计该主题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
《2011年版课标》的内容要求以重要概念的形式呈现,而《2022年版课标》则以大概念、重要概念和次位概念的形式呈现概念体系。《2022年版课标》“人体生理与健康”以大概念的形式解构与重组《2011年版课标》“生物圈中的人”和“健康地生活”内容,整合成两个大概念。前一个大概念包含了5个重要概念,每个重要概念下再分2~8个不等的次位概念;后一个大概念包含了两个重要概念,这两个重要概念分别再分为6和4个次位概念。通过引入大概念,内容聚焦大概念,整合零散概念,跳出学科逻辑和知识点罗列的窠臼。《2011年版课标》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将该主题分解成一系列的概念,教师容易按照生物学科形成的概念逻辑开展原子论教学,学生最终可能学到一堆抽象且孤立的概念。而《2022年版课标》以大概念、重要概念和次级概念的形式呈现,一方面有利于教师确定大单元教学的统摄中心,使得整合论的教学逻辑落地,从而实现深度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可通过对大量生物学事实的抽象,形成次位概念,从而形成重要概念和大概念,有利于构建成更完善的生物学逻辑,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2011年版课标》的内容要求强调教师的作用,呈现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的重要概念;而《2022年版课标》则从学生的角度呈现学生通过学习完该主题内容后形成的概念体系。《2022年版课标》从学生的角度呈现内容要求,凸显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教师在深入理解该课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