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文件大小:4.31 M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6.13千字
文档摘要

江都区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初一年级语文学科阶段检测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025.5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闻一多,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

士,面对特务他愤然大骂,A.慷慨淋漓;他,鲁迅,家喻户晓的文学大师,B.当之无愧的民

族脊梁,即使对潦草的书信“深恶痛绝”,也仍会耐心展读;他们,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

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这一个个英雄,必将永远镌刻在我们心中!

伟人固然可敬,那些平凡的“小人物”同样值得我们尊重。《台阶》中的父亲,他进行

了漫长的准备,捡砖瓦【甲】____塞角票,虽然这些都C.微不足道,却让我们体会到了农

民的坚韧与执着。黄文秀用生命谱写青春之歌,是百色大山的守护者,她的经历鹤立鸡群,

是脱贫攻坚战场上最耀眼的明星……由于他们用微光穿透阴霾,使我们看见平凡生命bèng

发出璀璨烟雾。

英雄以崇高引领着人们砥砺前行,凡人用温暖感动着人们岁月静好。

1.结合语境,完成题目。(8分)

(1)给加点字注音。镌刻▲(1分)

(2)根据拼音写汉字。bèng发▲(1分)

(3)填入甲处的标点符号应该是▲(1分)

(4)文中画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慷慨淋漓B.当之无愧C.微不足道D.鹤立鸡群

(5)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2.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羡林在《有为与有不为》一文中先强调为与不为的关键在是否应该,然后运用引用和举

例论证来论说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号召人们要有为有不为。

B.“说”是古代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杂文。“爱

莲说”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谈谈莲花的道理。”

C.《驿路梨花》通过记叙作者及同行老余在哀牢山树林中发现一个小茅屋,围绕着“小茅屋

的主人是谁”,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歌颂

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D.《井冈翠竹》作者袁鹰,从竹写起,以竹喻人,以竹颂人,借助翠竹歌颂以井冈山人民为

代表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3.默写。(每空1分,共9分)

汉字之美,美在可以抚慰我们的心灵,振奋我们的精神。它是花木兰般“⑴

1

▲,关山度若飞”的豪迈;是刘禹锡吟诵“斯是陋室,⑵▲

”的安贫乐道;是周敦颐⑶“出淤泥而不染,▲”的洁身自好;是杜

甫⑷“▲,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是韩愈“杨花榆荚无才思,⑸

▲”尽展生命本色的勇气;是王安石⑹“▲,自缘身在最

高层”的自信;是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⑺▲”的洒脱;是陆游

⑻“▲,▲”的坚持,他相信困境中也蕴藏着希

望。正是这些精神,使汉字有了跨越时代的美。

4.综合性学习(10分)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倡导同学们弘扬传统,知礼孝亲,我校七年级各班开展了

“孝亲敬老,传承家风”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孝之故事】孝是中华传统美德,古今留下了很多关于孝的故事。请你写出两个故事

名称。(2分)

▲▲

(2)【孝之诗韵】小豫选了一组有关孝道文化的名言,其中一句不太适合,请你找出并说

明理由。(4分)

A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

B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

C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D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袁氏世范》)

不适合的一项是▲,理由:▲

(3)【孝之传承】小宿给下面这幅图取名为《这么近,那么远》。请你围绕活动主题,描

述画面内容,并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4分)

画面内容:▲

你的理解:▲2

二、阅读理解(57分)

(一)名著阅读(11分)

5(1)阅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名著之后,你对里面的人物一定印象非常深刻吧。

请选出对应情节的人物名称,并填入括号内。(3分)

①(▲)是保尔的好朋友,曾与保尔一起惩罚神父,也曾在匪帮虐杀犹太人的

时候,挺身而出,全力救护,为搭救一个上了年纪的犹太人而负伤。

②(▲)在保尔家住了八天。对蹂躏乌克兰大地的匪帮,他充满了仇恨。利用

这段时间,他把自己满腔怒火和憎恨都传给保尔,是保尔的精神导师,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

③(▲)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打扮简单干练,心地善良而坚定。她爱憎分

明,热爱自己所信仰的共产主义,与保尔志同道合,配合默契。

(2)良师教我成长,益友助我进步。人生最幸运是遇见良师益友。对保尔来说,朱赫来可

以称得上是良师益友吗?请你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看法。(4分)

(3)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生命似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