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憧憬美好集体》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11月第1版
内容来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
主题:憧憬美好集体
课时:1课时
一、目标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
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
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敢于竞争,善于合作。
2、学情分析
在进入中学将近一年后,学生对集体生活已有基本的感受和体验,能够初步体会到美好集体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认同美好集体的重要性,对美好集体也有自己的追求和标准。但我校大部分学生为外来务工子弟,父母忙于生计对孩子关注较少,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责任感培养的缺失,所以有部分学生在利益关系上表现为以“我”为中心,凡事从“我”出发而忽视他人和集体的存在。这是对集体与个人的辩证关系认识仍不够全面深刻,并且学生对于美好集体的标准也尚未达成共识,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对美好集体的标准形成共识,并深刻认识到集体发展对个人完善的作用,以及个人对集体发展的作用,积极参与美好集体创建,最终将此上升为一种自觉行动。
3、教材分析
本课题来源于教材第八课第一框。引言以美好集体为开端,通过学生的感同身受,引导学生向往美好的集体。同时说明美好集体是从不完美的集体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进而强调只有每个人共同努力,才能建设美好集体。《憧憬美好集体》借助学生建设集体的已有经验,让学生憧憬美好集体,发现美好集体的理想样态,总结美好集体所应具备的特征,引导学生回忆集体生活中共同愿景所发挥的作用,实现共同愿景所需要的条件,从而形成建设集体良好氛围的动机,并对学生形成美好的集体氛围、建设美好集体的目标做出具体指导。这既强调了本单元的主题和落脚点,又与八年级开启社会生活的学习内容相关联。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班徽的设计理念,能说出班级的共同愿景,并体会共同愿景的积极作用,增强集体认同感;
2、通过设置情景研学旅行和开展小组活动设计班旗,总结提炼美好集体的良好氛围:民主公正、关怀友爱、善于合作、充满活力等,并增强集体荣誉感;
3、通过续写我与集体的故事,认识到建设美好集体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七年级学生对集体生活有初步的感知和体验,但对于美好集体的标准尚未达成共识。因此,将“美好集体的特征”作为本框的重点。
2、教学难点
部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较弱,对于集体中竞争和合作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够深刻。因此,将“在集体建设中如何实践合作、应对竞争”作为本框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1、教法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释疑、交流等,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如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设计班旗等情境,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2、学法
小组合作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借助于真实的事例和情境,感受美好集体的氛围,并体会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自主探究法。学生结合事例,独立思考,深入挖掘,认识到共同愿景的积极作用。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天和核心舱官方宣传片》,感受航天人身上的优秀品质。
指导学生观看视频和表演,总结中国航天人的优秀品质,导入新课。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能清晰的感知到中国航天人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对美好集体的向往,激情导入。
忆往昔,
班徽设计显愿景
共同愿景
1、思考激励航天人逐梦九天的力量是什么?得出结论,航天梦。
2、回顾班徽的设计过程,从设计理念概括班级的共同愿景。
3、列举其他集体的共同愿景。
1、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航天人的共同愿景——航天梦。
2、请学生分享班徽的设计理念,从中总结班级的共同愿景。
3、向学生展示我校社团、女足、企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中国梦和一带一路的共同愿景。
从导入中的中国航天人切入,引导学生理解共同愿景的内涵和作用;通过班徽设计转入对班级愿景的概括,以班徽设计为背景,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共同愿景的认识和理解。
看今朝,
研学旅行好氛围
研学介绍
一名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担任小导游,向学生介绍本次研学情况。
指导小导游向学生介绍出游情况;
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置身于”研学旅游的情景之中,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研学准备时
1、思考当看到小聪的困境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2、班长就出行前的准备工作做温馨提示。
1、设置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当班级同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