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二单元 第五课《动感生活》教案 苏少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pdf
文件大小:3.14 M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9
总字数:约1.05万字
文档摘要

课题:动感生活

年级:苏少版七年级下册单元:第二单元第5课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安:1

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本课程是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5课,属于“造型?表

现习领域。通过前几课对人物速写基础知识的习,生已具备一定的人物

动态表现能力,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生深入观察生活中的人物动态,

习用不同美术形式进行创意表达,并探索多种艺术风格,是对人物绘画表现的

拓展与深化,为生后续的美术创作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也有助于培养生用美

术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意识。

内容结构:课程旨在教授如何用美术表现动感生活。首先,通过赏析《拾穗

者》等经典作品,引导生分析艺术家如何描绘人物动态。其次,创意表达环节

展示不同美术形式,启发生思考这些形式如何塑造人物动态和情感。接着,探

索环节介绍铝塑、木刻等新艺术形式,拓宽生视野。最后,通过素材引导和创

意实践,生将所知识应用于创作,培养综合美术素养。

学情分析

知识技能基础:七年级生在之前的美术课程中已习了一些基本的绘画知

识和技能,如线条的运用、简单的造型等,并且在前一节课接触了人物速写知识,

对人物比例和动态线有了初步认识。但对于如何用多种美术形式准确、生动地表

现人物在复杂生活场景中的动态,以及如何通过作品传达情感和氛围,还需要进

一步的指导和练习。

认知特点:此阶段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新鲜

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他们能够关注到生

活中的人物动态,但在分析和理解艺术作品时可能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其

从多个角度欣赏作品,提高审美感知能力。在创作方面,生渴望表达自己的

想法,但可能在创意构思和技法运用上存在一定困难,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

活动激发其创意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生会欣赏油画、素描等多种艺术形式,感受其魅力。通过

观察人物、表情和场景,理解艺术家如何表达情感和思想,提升审美评价能

力,培养艺术感知力。

创意实践:鼓励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通过改变构图、角度等元素进

行个性化绘画。引导生尝试多种美术材料,如铁丝、树脂板,探索新表现手

法,表达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

艺术表现:生利用人物速写知识和美术技巧,准确描绘人物动态和表

情。通过线条、色彩和材质,生动表现人物姿态和情感,增强艺术表现力,提

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文化理解:在赏析经典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

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如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反映的是法国农村的生活

文化,中国画家林风眠的《丰收园》体现的是中国劳动场景的文化特色。通过

对艺术作品的深入理解,增强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培养文化包容意

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习不同美术形式(油画、素描、水彩、铝塑、木刻等)表现人

物动态的方法,包括线条运用、色彩搭配、造型塑造等技巧。掌握通过改变构

图、角度、造型、色调等元素进行创意绘画创作的方法,培养生的创新思维

和实践能力。

2、难点:如何引导生在作品赏析中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体会艺术

家通过人物动态、表情、场景氛围等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帮助生克服在运用不同材质(如铁丝、树脂板、水彩、水粉等)进行创作时

遇到的技术困难,鼓励生发挥创意,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准确表达自己对生活

的感受和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展示艺术作品图片等。

绘画工具,如油画、素描、水彩等相关绘画材料及工具,用于课堂示范和创作

指导。

学具准备

速写本、绘画铅笔、橡皮等基本绘画工具。

水彩、水粉等颜料及画笔,用于进行色彩绘画创作。

自选一种艺术形式所需的材料,如准备进行木刻版画创作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