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系列
第二章电磁感应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电磁感应现象,在《必修第三册》已经进行了学习,通过实验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这一章是进一步研究电磁感应的规律。第1节楞次定律,学习了感应电流方向判断的方法,右手定则;第2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研究的是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决定因素。从感应电流深入到感应电动势,这是知识上的一个进阶。第3节、第4节给大家展示的是一些具体的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同时,还介绍了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本质。这是从更高的层次认识电磁感应现象。本章的内容在具体应用上整合了电场、恒定电流和磁场的相关知识,并且与力学的力和运动、冲量动量关系、功能关系等都发生密切的联系,因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已初步具备了关于电、磁的知识,知道了电能产生磁和磁场对电流的力的作用等方面的知识,也初步具备了电学实验操作技能和初步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理性思维的能力还不强。对于电磁感应的内容,学生在初中虽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比较肤浅,仅存留在现象上,对产生电磁感应的根本原因还缺乏全面的和理性的认识,对科学探究的理论分析能力和拓展性推理能力还较弱。需要逐步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回忆—探究—分析—探究—归纳—巩固—设疑”等环节,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1.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3.了解自感现象和涡流现象,并能举例说明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第1节楞次定律
2课时
第2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课时
第3节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1课时
第4节互感和自感
1课时
第1节楞次定律
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理解楞次定律,使学生知道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的反映。
2.通过让学生经历推理分析得出楞次定律的过程,体会归纳推理的方法。
3.通过使学生经历实验探究出楞次定律的过程,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
评价目标
1.通过对例题及反馈练习的完成情况,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1的达成情况。
2.通过对实验现象和结论的讨论和总结,用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评价对教学目标2的达成情况。
3.通过观察学生操作实验器材和独立处理实验中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情况辅助举手调查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3的达成情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2.体会规律建立的研究过程。
难点:经历推理分析,总结得出楞次定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演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线、线圈、电流计等。
教学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教师创设情境,引入课堂研究主题: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带我们走入了电气时代,当城市夜幕来临,我们看到生活中的“流光溢彩”,总是忍不住感叹这项科学发现的伟大。我们的用电由发电厂提供。最为熟悉的是三峡水电站。千年流淌的滚滚长江,还在焕发着青春。
发电厂里巨大的发电机怎么会发出这么多电来?磁生电有怎样的规律呢?这一节我们将开始进一步去认识电与磁的规律。
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
教师:在物理必修第三册中,我们已经学习了解了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同学们回顾下,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吗?
学生:当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导体回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当磁体插入线圈再从线圈中抽出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会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偏转,如图2.1-1。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注意磁体插入与抽出时,灵敏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
图2.1-1
教师:我们看到磁体的某一个磁极向线圈中插入再从线圈中抽出时,电流计的指针都发生了偏转。但两种情况下偏转的方向不同。这说明什么呢?
学生:这说明在这两种情况下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不相同。
教师:什么因素会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实验探究]
1.提出猜想:
教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已有知识及实验现象,猜想可能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相关因素吗?
学生: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变化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很有可能与磁通量的变化有关,可以提出猜想: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的变化有关。
2.表格设计:
示意图
磁体磁场的方向
向下↓
向下↓
向上↑
向上↑
磁通量的变化
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感应电流的方向
3.实验现象收集:
问题1:在实验中,我们如何分辨感应电流的方向呢?我们知道,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具体有什么样的关系呢